作者:马建法  单位: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发布时间:2025-08-01
3430

脑血管狭窄,这一常被忽视的“血管隐患”,正悄然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它如同隐藏在脑血管中的“定时炸弹”,一旦触发,可能引发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严重后果。

脑血管狭窄:血管里的“交通瓶颈”

我们的脑血管如同一张复杂的“交通网”,负责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大脑的每一个角落。当某段血管因各种原因变窄时,就如同道路出现了“瓶颈”,血液流动受阻,脑组织可能因缺血、缺氧而受损。

成因大揭秘——

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内壁会逐渐积累脂质、胆固醇等物质,形成斑块。这些斑块如同血管内的“垃圾”,不断增大并硬化,最终导致血管狭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加速这一过程。

血管炎症: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巨细胞动脉炎)或感染可能引发血管炎症,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进而引发狭窄。

先天性异常:部分人群可能因先天血管结构异常,如血管扭曲、分叉过多等,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易形成狭窄。

外伤或手术:头部外伤或颈部手术可能损伤血管,引发局部狭窄。

脑血管狭窄后,血液流动受阻,脑组织可能因缺血而出现功能异常。若狭窄严重或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完全阻断血流,则可能引发脑梗死,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管狭窄的常见症状

脑血管狭窄的症状因狭窄部位、程度及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类,需引起高度重视。

脑供血不足的“预警”:头晕、头痛:最常见的症状。脑部血流减少时,患者常感头部昏沉、胀痛,尤其在体位改变(如从卧位到站位)或用力时加重,如同“脑袋戴了紧箍咒”。视物模糊:脑血管狭窄可能影响视神经供血,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甚至短暂性失明,仿佛“眼前蒙了一层雾”。耳鸣、听力下降:内耳供血受影响时,患者可能出现耳鸣、听力减退,如同耳朵被“堵上了棉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管狭窄的“预警信号”,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短暂性的神经功能缺损,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但别被“短暂”迷惑,它可能是脑梗死的“前奏”。常见症状包括: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患者可能突然感到一侧手臂、腿部无力,无法抬起或持物,或出现麻木感,如同“被电击”或“蚂蚁爬”;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患者可能说话含糊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言语,仿佛“舌头打结”或“大脑短路”;面部歪斜、口角流涎,一侧面部肌肉无力,导致口角歪斜、流涎,笑时面部不对称,如同“做了鬼脸”;平衡障碍、跌倒,患者可能感到行走不稳,容易跌倒,或无法完成精细动作,如系鞋带、拿筷子。

脑梗死的“严重警告”:若脑血管狭窄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脑梗死,症状通常持续且严重,包括——持续性肢体无力或瘫痪:一侧肢体完全或部分失去运动能力,无法抬起或移动,如同“被定住”。言语障碍、失语:患者可能完全无法说话(运动性失语),或无法理解他人言语(感觉性失语),或说话内容混乱(混合性失语),仿佛“语言中枢被切断”。视力丧失或视野缺损:一侧或双侧视力完全丧失,或视野中出现“盲区”,无法看到部分物体,如同“眼睛被遮住了一块”。意识障碍、昏迷:严重脑梗死可能导致患者意识模糊、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高危人群与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画像: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吸烟、过量饮酒者、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长期缺乏运动、肥胖者。

预防行动指南:控制“三高”,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服药,保持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多蔬菜、水果、全谷物,少盐、少油、少糖),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保持健康体重(BMI<24);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如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等,早期发现狭窄;及时就医,出现TIA症状或持续头晕、头痛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