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 “专利”,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这种凶险的疾病缠上。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一旦发作,可能危及生命。了解现代社会中让年轻人中招的高危因素,对预防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不良生活习惯:隐形的 “健康杀手”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年轻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已成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诱因。饮食上,高油、高盐、高糖的 “重口味” 饮食成常态。炸鸡、汉堡、奶茶、火锅等深受年轻人喜爱,可这些食物会使血脂、血压、血糖升高。长期如此,动脉粥样硬化悄然发生,血管管腔变窄,心脏供血不足,急性冠脉综合征便可能找上门。
熬夜对年轻人来说更是家常便饭。无论是加班工作、沉迷游戏,还是追剧娱乐,熬到凌晨是常事。然而,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同时,熬夜还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使脂肪、糖分等物质不能及时代谢,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有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人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率比正常作息的人高出数倍。
缺乏运动也是年轻人的通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出门有车代步,工作时久坐不动,业余时间也多是宅在家里看手机、电脑。长期缺乏运动,会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变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堵塞冠状动脉,就会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而且,缺乏运动还会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心理压力:不可忽视的 “助推器”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面临着来自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工作中,加班加点、业绩考核、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使年轻人身心俱疲;学习上,科研任务、论文发表、学业竞争等压力也使他们喘不过气;生活中,房贷、车贷、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等重担更是压得他们难以承受。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同时,压力还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人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久而久之,心脏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增加。
吸烟酗酒:心血管的 “致命毒药”
吸烟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年轻人吸烟的比例却呈上升趋势。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弹性下降,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吸烟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的形成,从而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很多年轻人还有酗酒的习惯,朋友聚会、工作应酬都少不了喝酒。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而且,酒精还会影响血脂代谢,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长期酗酒会严重损害心血管健康,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防措施:守护心脏健康
了解了这些高危因素后,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健康食物,少吃油腻、辛辣、过甜的食物;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坚持适量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瑜伽等,增强体质。
其次,要学会调节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聊天等方式释放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再者,要远离吸烟和酗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已经有吸烟、酗酒的习惯,要及时戒烟戒酒,减少对心血管的损害。
最后,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 “三高” 等疾病。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年轻人,更要提高警惕,定期检查心脏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总之,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年轻人也要提高警惕,重视这些现代高危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守护好自己的心脏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