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杨  单位: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 检验科  发布时间:2025-07-09
2

在医院的检验科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场场看不见的“侦探大戏”。当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腹痛等感染症状时,医生常常会开出微生物培养的检查单。那么,这项检查究竟是如何从人体样本中抽丝剥茧,找到引发感染的“元凶”,为精准治疗指明方向的呢?今天就带大家揭开微生物培养的神秘面纱。

微生物培养:感染诊断的“黄金钥匙”

人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体内寄居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其中大部分是无害的,甚至对维持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外界有害微生物大量入侵时,就可能引发感染,导致疾病。从感冒、肺炎到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病症,背后都可能有致病微生物的身影。

微生物培养就是通过模拟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让隐藏在人体样本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将它们“揪出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判断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这项技术不仅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关键环节,更是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堪称感染诊断的“黄金钥匙”。

样本采集:寻找“元凶”的第一步

微生物培养的第一步,是采集合适的人体样本。不同的感染部位对应不同的样本类型,比如怀疑呼吸道感染,需要采集痰液、咽拭子;怀疑泌尿系统感染,就采集尿液;而对于全身性感染,血液样本则是首选。

样本采集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讲究。以痰液采集为例,患者需要在清晨起床后,先漱口去除口腔杂菌,然后用力咳出深部痰液,避免混入唾液,因为唾液中的正常菌群会干扰检测结果。尿液采集一般采用“中段尿”,即排尿过程中取中间一段尿液,减少尿道口细菌污染。在采集血液样本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外界微生物混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只有规范采集样本,才能确保后续检测找到真正的“感染元凶”。

培养过程:让“元凶”无所遁形

采集到的样本会被迅速送往检验科,进入微生物培养的核心环节。首先,检验人员会根据样本类型和可能存在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基就像是微生物的“营养套餐”,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等生长条件有不同要求。例如,培养细菌常用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含有蛋白质、糖类等营养物质;培养真菌则需要添加特殊的成分抑制细菌生长,让真菌能够脱颖而出。

将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后,这些微小的“嫌疑人”就开始在适宜的环境中“繁衍生息”。在培养箱里,细菌通常需要18~24小时就能长出肉眼可见的菌落,而真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检验人员会定期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鉴定与药敏试验:锁定“真凶”,精准打击

仅仅观察菌落形态还不足以确定感染元凶,接下来需要进行一系列鉴定试验。现代微生物鉴定技术丰富多样,包括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生化鉴定通过检测微生物对不同糖类、氨基酸等物质的代谢能力,判断其种类;血清学鉴定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识别微生物;而分子生物学鉴定,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则能直接检测微生物的核酸序列,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体,甚至可以检测出传统培养方法难以发现的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

确定病原体种类后,还需要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将分离出的病原菌接种到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判断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药敏试验,医生能够准确了解哪种抗菌药物对感染最有效,避免盲目用药,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保护患者的健康。

总结 

从样本采集到得出结论,微生物培养如同一场严谨的科学侦探行动,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检验人员的专业与智慧。正是这项技术,让隐藏在人体内的感染元凶无所遁形,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守护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