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玉旨  单位:阳山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5
51197

生活中,不少人会突然遭遇尿频、尿急、尿痛的困扰,刚上完厕所没一会儿又想去,排尿时还可能伴有刺痛或灼热感甚至是小腹疼痛,苦不堪言,当心这大概率是泌尿系统被“细菌小混混”偷袭了哦。

泌尿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这些器官功能的运作就像是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现在我们按照“上游下游”的顺序对这些成员展开介绍吧。

肾脏如同“净水厂”,滤留水分、葡萄糖及电解质供循环,排泄毒素为尿液。它还分泌激素、调节血压、促进造血,如肾素即其所泌。肾脏具有免疫功能,遇强菌侵袭可致肾盂肾炎,需及时就医。

输尿管是连接肾脏与膀胱的“管道”,长约20~30厘米,末端有单向阀防逆流。若结石阻塞,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保持通畅至关重要。

膀胱似“储水库”,正常容350-500毫升尿液,超量则痛。神经控排尿,细菌侵入膀胱黏膜可致膀胱炎,引发尿频。

尿道位于大家族的下游位置,担任“排水阀门”职责,负责把膀胱里的尿液排出体外。女性的尿道短而直,像根“短吸管”,长约5厘米,男性的则又长又弯,有16~22厘米,相当于“加长版吸管”。尿道是抵御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尿道口的黏膜和有益菌能挡住不少“不速之客”,但要是不注意尿道卫生,细菌就会顺着尿道往上爬,先引发尿道炎,再往膀胱里闯,所以平时呵护好这个“阀门”很重要。

泌尿系统感染如同身体内的“隐形入侵者”,不同阶段会释放不同信号,及时识别这些症状对早期干预至关重要。以下是感染可能亮起的“警示灯”:

尿频尿急:膀胱的“紧急呼救”

正常状态:成年人每日排尿约4~6次,夜间0-1次。

感染信号:若突然出现每小时多次排尿(甚至达10次以上),且每次尿量极少(仅几滴),伴随强烈尿急感(如不及时排尿可能漏尿),可能是细菌刺激膀胱黏膜所致。此时需警惕泌尿系统感染的早期迹象。

尿痛与尿液异常:细菌的“攻击痕迹”

尿痛:排尿时尿道或膀胱区出现烧灼样疼痛,类似“火柴划过”的刺痛感,提示炎症已累及尿道或膀胱黏膜。

尿液变化:尿液浑浊(似米汤)、带血丝或异味加重,可能因细菌感染导致黏膜损伤出血,需尽快就医检查。

腰痛发热:感染上行至肾脏的“危险警报”

腰痛:若感染蔓延至肾脏(肾盂肾炎),可能引发单侧或双侧腰部钝痛、酸胀,甚至出现叩击痛(轻敲腰部疼痛加剧)。

全身症状:高热(≥39℃)、寒战、恶心呕吐等,提示感染已影响全身,可能发展为脓毒血症。此时需立即急诊处理,避免肾功能损伤。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别想着“扛一扛”就过去。轻度症状(如单纯尿频尿急):可能通过多饮水、增加尿液量来多冲刷尿道、保持清洁可能有所改善,但还是需要规范就医哦。医生通过尿常规检查判断有无细菌感染,通过针对性的抗生素来进行抗菌治疗,但是一定要听从医嘱“足量、足疗程”规范用药哦。避免抗生素使用不当而导致细菌生出“防弹衣”,引起耐药就容易转成慢性感染,治疗难度和治疗时间都会变得更大了。严重信号(如尿痛、血尿、腰痛发热)则需尽快就医,早点通过尿常规、血常规等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日常的预防必不可少,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掌握正确的排便后擦拭顺序(从前往后),避免肛门的细菌污染尿道;多喝水,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维持生理性冲刷;不要憋尿,避免尿液在膀胱里停留过久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性生活后也要及时排尿,也能帮助冲走可能侵入的细菌。

总之,尿频、尿急、尿痛要重视,及时排查泌尿系统感染,早识别、早干预是关键。同时做好日常预防,是泌尿系统保持健康的秘诀哦。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