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藏着太多始料未及的时刻——家人吃饭突然呛咳窒息,孩子奔跑摔伤血流不止,同事突然倒地失去意识……这些场景离我们并不遥远。急救技能不是医护人员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生存工具。当意外发生时,身边人能否在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实施心肺复苏,能否正确处理伤口大出血,往往直接决定生死。
一、心肺复苏:与时间赛跑的黄金4分钟
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且无意识时,立即判断环境安全,轻拍患者双肩并呼喊。若患者无反应且呼吸异常(如喘息或呼吸暂停),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施救者跪于患者右侧,双手交叠置于胸骨下半段,用上半身力量垂直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时保持手臂伸直,掌根始终接触胸壁。每30次按压后,开放气道进行2次人工呼吸。施救前务必拨打急救电话,持续操作直至专业救援到达。近年更新的急救指南强调,未经培训者可仅做持续胸外按压,避免因人工呼吸延误救治。
二、创伤止血:分级处理避免二次伤害
面对出血伤口,首先用干净纱布或衣物直接压迫至少5分钟。若血液渗透覆盖物,勿移除原有敷料,直接叠加新纱布继续按压。动脉出血(血液鲜红呈喷射状)需在近心端加压止血,例如上臂出血可在腋窝处用绷带缠绕固定。止血带仅作为最后手段,使用宽度需超过5厘米,记录使用时间并每隔1小时放松1分钟。特殊部位如头面部出血可采用填塞法,用无菌纱布紧密填充鼻腔或耳道。止血过程中注意患者保暖,避免因失血导致体温过低。
三、烧伤处理:科学降温避免创面恶化
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5-20分钟,水温控制在15-25℃。若衣物粘连皮肤,切勿强行撕扯,用剪刀沿伤口边缘剪开。Ⅰ度烧伤(仅表皮发红)可涂抹芦荟胶缓解疼痛;Ⅱ度烧伤(出现水疱)需保持疱皮完整,用无菌敷料覆盖;Ⅲ度烧伤(皮肤焦黑或苍白)需立即送医。化学烧伤需持续冲洗30分钟以上,生石灰等遇水发热物质需先清除残留物再冲洗。处理过程中严禁涂抹牙膏、酱油等异物,避免引发感染。
四、气道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法的精准应用
成人出现窒息征兆(双手抓喉、无法发声)时,施救者站于其后,双臂环抱患者上腹部,一手握拳抵住肚脐上方,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5次。若患者意识丧失,立即进行心肺复苏。1岁以下婴儿采用背部拍击联合胸部按压法:将婴儿面部朝下置于前臂,头部低于躯干,用手掌根部连续拍击肩胛区5次,翻转后两指按压胸骨下半段5次,交替操作直至异物排出。自救时可将上腹部抵住椅背快速冲击。
五、骨折固定:科学制动降低并发症风险
闭合性骨折需用夹板固定伤处上下两个关节,上肢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可用木板或硬纸板固定。开放性骨折切勿将外露骨端推回体内,用无菌敷料覆盖后固定。颈椎损伤者须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用衣物卷固定颈部两侧。搬运脊柱损伤患者需3人协同,保持身体轴线平稳。固定材料不足时可利用杂志、雨伞等硬质物品,固定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注意观察肢体末梢颜色变化,防止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六、中暑与过敏急救:快速识别关键症状
先兆中暑者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领,用凉水擦拭大动脉处(颈部、腋窝、腹股沟)。重度中暑出现体温超40℃、意识模糊时,需用冰袋包裹全身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过敏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皮疹扩散,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3-0.5mg),保持平卧位抬高下肢。轻度过敏可服用氯雷他定,眼睑或嘴唇肿胀时冷敷处理。食物药物过敏者需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
总的来说,急救技能的价值在于"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生命救援没有旁观者。当我们熟练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正确手法,记住了创伤处理的"按压-止血-固定"三步骤,随身包里备好急救呼吸膜和止血敷料,就为家人和朋友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