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波  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2
387

“医生,我这几天上厕所像‘受刑’,一使劲就疼得冒冷汗,擦纸还带血,不会是得了痔疮吧?”上周肛肠科门诊,28岁的程序员小杨捂着屁股走进来,脸色涨红又带着慌张。作为常年在中医院坐诊的医生,这样的场景太常见了——很多人平时不注意,等肛门疼、便血才慌了神,其实肛肠问题大多和日常习惯有关。今天就从临床角度,聊聊能帮你远离痔疮、肛瘘等肛肠问题的4个关键习惯。

一、别让“便意”等太久,“及时排便”是肛肠的“第一道防线”

小杨的问题,就和“憋便”脱不了关系。他做开发经常久坐,有时写代码入了神,有便意也想着“等写完这段再说”,一憋就是一两个小时。可他不知道,粪便在肠道里停留时间越长,水分就会被吸收得越多,变得又干又硬,排便时需要更用力,肛门周围的血管容易被挤压曲张,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痔疮。

临床中,80%的痔疮患者都有憋便习惯。人体肠道在早晨和饭后容易产生便意,这是身体发出的“排便信号”,此时及时去厕所,粪便柔软、排便轻松,对肛肠的刺激最小。像小杨后来调整了习惯,每天早上到公司先去厕所,即使没有便意也蹲5分钟(别超过10分钟,避免肛门充血),坚持半个月,便血、疼痛的症状就明显减轻了。还要注意,排便时别玩手机、看书——注意力分散会让排便时间变长,肛门持续受压迫,同样容易引发问题。

二、别让“肠道”缺了“营养”,“吃对纤维”帮肛肠“减负”

“我每天都喝8杯水,怎么还会便秘?”不少患者总觉得自己喝水够多了,可还是经常几天不排便,最后只能靠开塞露。后来一聊才知道,他们的饮食特别“精细”,不爱吃蔬菜、粗粮,顿顿都是精米白面。

其实肠道蠕动需要“动力”,而膳食纤维就是最好的“动力源”。它能像“小刷子”一样清扫肠道,还能吸收水分,让粪便保持柔软,减少对肛肠黏膜的摩擦。像芹菜、菠菜、玉米这些食物,都富含膳食纤维,建议每天吃够25-30克。但要注意,吃纤维的同时要多喝水,不然纤维吸水不足,反而可能加重便秘,每天1500-2000毫升温水最适宜。

三、别让“屁股”总“闷着”,“正确清洁”减少肛肠刺激

“我每天都洗屁股,怎么还会得肛周湿疹?”不少患者都很疑惑,明明自己特别爱干净,每天用热水洗好几次肛门,结果反而越洗越痒,最后发展成了肛周湿疹。这其实是很多人都会犯的错——清洁方式不对,反而会伤害肛肠。

肛门周围的皮肤很娇嫩,用太热的水(超过40℃)洗会破坏皮肤的保护层,导致皮肤干燥、发痒;用肥皂、沐浴露等清洁用品,也会刺激肛周皮肤,引发不适。正确的清洁方式是:每天排便后用温水(37℃左右,接近体温)冲洗,或用湿厕纸轻轻擦拭,避免用力摩擦;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蘸干,别用力擦干;如果肛门容易潮湿,可轻轻扑点无香精的爽身粉,保持干燥。另外,别穿太紧、不透气的裤子,选棉质、宽松的内裤,让肛门周围保持通风,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四、别让“身体”总“坐着”,“适当动一动”促进肛肠循环

“我做财务,一天要坐8个多小时,最近总觉得肛门坠胀。”26岁的小王说,她体检时查出了轻度痔疮,医生说和她久坐的习惯有关。这是因为久坐会让盆腔充血,肛门周围的血管血液循环变慢,容易形成血栓,引发痔疮或加重症状。

即使工作忙,也要想办法“动一动”: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5分钟,比如在办公室走一走、做几个深蹲,促进下肢和盆腔的血液循环;每天晚上睡前可以做“提肛运动”——收缩肛门,保持3秒,然后放松,重复20-30次,能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力量,预防痔疮和肛门松弛。

小王后来定了手机提醒,每小时起身活动,每天坚持做提肛运动。一个月后复查,痔疮症状明显减轻,肛门坠胀的感觉也消失了。对于本身有肛肠问题的人,还可以适当散步、慢跑,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刺激肛肠。

肛肠健康和日常习惯息息相关,别等疼了、出血了才重视。把这4个习惯融入生活,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有效预防肛肠问题,让“屁股”少遭罪,身体更轻松。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