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校园由于场所空间相对密闭,人员密度大,一旦校园内出现肺结核疫情,不仅危害学生和教职工健康,也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校园肺结核疫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向社会扩散,增加社会的公共卫生负担。因此,校园结核病的早筛早防刻不容缓。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结核病的校园防控知识吧!
一、认识肺结核:了解这个“隐形敌人”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患有肺结核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时,会把含有结核菌的飞沫喷到空气中。如果健康的人不小心吸入了这些飞沫,就有可能被感染。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害怕,因为即使感染了结核菌,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是比较低的,一般低于10%。
二、警惕症状:早发现早治疗
肺结核的症状有时候不太明显,容易和普通感冒混淆。但如果您出现了以下症状,就要特别注意了:持续咳嗽超过两周,可能还会有痰或者痰中带血;长期低热,尤其是在下午或者晚上;睡觉时大量盗汗;体重莫名下降;感觉很疲倦、乏力,精神也不好。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预防措施:给健康加把“锁”
(一)接种疫苗
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疫苗,及时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结核菌的风险。新生儿在医院出生后无禁忌的情况下必须接种一次卡介苗,由于各种原因暂缓接种的儿童应在4岁前完成接种。接种卡介苗3个月之后,家长需带孩子前往预防接种部门进行复查,查看结核卡疤的形成情况,且同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若结果为阴性则需补种。接种卡介苗以后,接种部位可出现脓包以及溃烂的症状,都属于正常情况,溃烂以后可逐渐形成结痂,结痂脱落后留下小疤痕,通常表示注射成功。
(二)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1.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之后,需要用流动的水把手洗干净。
2.正确咳嗽和打喷嚏: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者手肘遮挡口鼻,不要对着别人,更不能随地吐痰。痰液应该吐在纸巾包好扔掉。
3.保持环境清洁:教室、宿舍等地方要经常打扫,保持干净整洁。
(三)保持室内通风
教室和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让空气流动起来,这样可以减少结核菌在空气中的浓度。每天至少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四)增强免疫力
1.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保证营养均衡,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病菌。
2.充足睡眠:每天保证8 - 10小时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3.加强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比如跑步、跳绳、篮球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五)避免密切接触
如果身边有肺结核患者,尽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必要时可以佩戴口罩。同时,要关心患者,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四、学校防控:筑牢校园健康防线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一旦有肺结核病例,容易造成传播,发生聚集性疫情。所以学校要重视结核病的防控工作。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体检:新生入学时要进行结核病筛查,及时发现潜在的病例。
2.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老师要每天观察学生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有咳嗽、发热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询问情况,并且做好记录。如果学生因为生病请假,要追踪他们的病情,看看是不是得了肺结核。
3.健康教育:学校要经常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通过班会、讲座、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和老师都了解结核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五、学校师生确诊肺结核后应该怎么办?
1、学校师生一旦被确诊为肺结核,应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治疗,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确定是否休学治疗。同时应及时告知辅导员或校医务室,以便帮助其他师生尽快接受筛查。
2、不应向学校隐瞒病情带病上课或上班,应向医疗机构如实说明身份和学校信息,以便医院上报传染病卡。
3、患病的师生要根据病情及医嘱采取住院或者居家隔离治疗,治疗期间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和复查,不能擅自停药或者减量。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
4、患病的学生经过规范治疗,等治愈后,由学校所在地定点医疗机构开具复课证明,方可复学。
预防肺结核,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一起守护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让肺结核远离我们的校园。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