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俊平  单位:蓬安县锦屏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15
72

在消化内科门诊,“胃痛”“胃胀”“反酸” 是患者最常提及的不适,这些症状背后常藏着胃炎。作为胃黏膜的炎症性疾病,胃炎就像胃闹的 “小脾气”,虽不算大病,却能让患者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了解其来龙去脉,学会科学 “安抚”,才能让胃恢复平和。

认识胃炎:胃黏膜的 “炎症警报”

胃是重要消化器官,内壁覆盖的黏膜组织如同 “防护衣”,既能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帮助分解食物,又能抵御外界刺激。当各种因素破坏黏膜防御功能,引发炎症,胃炎便会出现。

从病程看,胃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起病急,常与暴饮暴食、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相关。患者会突然剧烈胃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呕血或黑便,这是胃黏膜糜烂、出血的信号,需立即就医。

慢性胃炎更常见,我国成人患病率超 50%。它如 “温水煮青蛙”,症状隐匿且反复,多为餐后饱胀、隐痛、反酸嗳气,部分人还会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若不干预,慢性炎症长期持续可能导致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增加癌变风险。

揪出 “惹祸精”:胃炎的常见诱因

胃的 “小脾气” 并非无端发作。饮食不规律是常见诱因,长期饥饱不定会打乱胃的蠕动和分泌节奏,让黏膜在胃酸 “空转” 中受损。高盐、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会反复刺激胃黏膜,削弱其屏障功能。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 “头号元凶”。这种螺旋形细菌能耐受胃酸,通过共餐、口对口喂食等传播,定植在胃黏膜上,释放毒素引发慢性炎症,久了可能导致胃溃疡甚至胃癌。

此外,精神压力不可忽视。长期焦虑、紧张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的血液供应和蠕动,降低胃黏膜抵抗力,使其更易受损。

科学 “安抚”:胃炎的防治之道

对付胃炎,要 “防”“治” 结合。首先,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过冷或过热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多吃新鲜蔬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胃的蠕动和修复。

其次,积极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出现胃痛、反酸等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测。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 + 一种质子泵抑制剂 + 一种铋剂)根除治疗,疗程 10-14 天。治疗后定期复查,确保细菌被彻底清除。

对于胃炎患者,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胃酸过多者可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 H2 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抑制胃酸;胃黏膜受损者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促进修复;伴有腹胀、嗳气等,可适当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但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风险。

同时,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很重要。保持乐观心态,适当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改善胃肠功能。

警惕 “伪装者”:胃炎的特殊信号

有些胃炎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或误诊。部分患者无明显胃痛,仅食欲下降、乏力;有些会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易与心脏病混淆。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贫血、黑便等,要提高警惕,及时做胃镜检查,排除胃溃疡、胃癌等严重疾病。

总之,胃炎虽常见,但只要正确认识,积极预防和治疗,就能有效 “安抚” 胃的 “小脾气”,让消化系统健康运转。呵护胃黏膜,从每一顿饭、每一次情绪调节开始,给胃一份温柔守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