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针灸,大家都非常熟悉。针灸是祖国医学中特色疗法之一,它在临床各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除了内科、疼痛等疾病,针灸在皮肤病的治疗中也有着显著的优势。
针灸是“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千百年来,针灸对保卫健康有着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被广大群众所信赖。随着中医的发展,人们将几千年的中医针灸经验和30多年的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了一种新型疗法,俗称“看不见的针灸”——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如何治疗皮肤病?
提起“穴位埋线”治疗皮肤病,估计鲜有人听过,通俗来说,就是将一根特殊的“线”埋入身体穴位中,通过刺激,“线”被吸收,病被治好。埋线治疗皮肤病是将现代医学与中医经络学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大多慢性皮肤病的发病时间长,易复发,中西药治疗有一定局限性,且不宜长期服用。把可吸收线植入穴位中,利用其持续柔和刺激穴位的作用来治疗疾病,这种中医外治法,操作简便,可以激发正气,补其不足,刚柔相济,从整体上对脏腑进行调节,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是中医外治的理想疗法。总之,穴位埋线可以通过异物激发机体固有免疫来调节免疫功能,是一种临床上治疗皮肤疾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穴位埋线有哪些优点?
1.安全作用持久。在进行穴位埋线时,专业的医生会用一根细小的埋线针,将线体材料注入相应的穴位,一个穴位只需要1~2秒钟的时间。我院所采用的针具及线体均为一次性的医疗产品,保证一人一针,避免了医源性交叉感染,安全卫生。埋线治疗的线体在身体内一般2~8周可完全吸收,3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会持续刺激穴位。
2.省时省事。传统针刺单次时间在20~30分钟,需反复多次就诊。而埋线治疗间隔时间长约2~3周一次,弥补了针灸留针时间短及就诊次数多的缺点,即做即走,无恢复期,为日常生活、工作节约大量时间。
3.具有综合治疗效果。埋线疗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包括了封闭疗法、针刺疗法、刺血疗法、组织疗法、割治疗法等,同时也包含了埋针效应及后续效应。
穴位埋线操作步骤
医者打开换药包,戴消毒手套,用镊子取1根可吸收手术线(或蛋白线)置于埋线针针管内,左手拇、食指固定穴位周围皮肤,另一只手垂直进针到达肌肉层后,轻推针芯,将线置于穴位内后出针。如有出血,可用纱布按压。再次常规消毒后,可用创口贴覆盖穴位处。
穴位埋线起效时间
对穴位埋线后的局部刺激效应进行研究后发现,线体埋入后8小时穴位局部开始产生刺激效应,埋线后第3日达到顶峰,此后刺激效应逐渐减弱,至第21日时,线体对局部刺激效应基本消失。基于此,临床上多次埋线治疗间隔时间为2~3周左右。
穴位埋线适应哪些皮肤病?
其实大部分针灸的适应症都可应用本疗法。穴位埋线适应症极其广泛,尤其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疼痛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在皮肤病及美容方面,可应用于急、慢性荨麻疹、雄激素性秃发、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白癜风等。穴位埋线不仅可以治疗皮肤病,还可以用于美容减肥。
穴位埋线有哪些禁忌症?
全身发热或感染,各种严重性疾病、过敏性体质、肝肾功能不全及传染病患者;明显的出凝血时间延长或血小板减少、血友病及出血倾向、疤痕体质者;严重糖尿病、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患者;5岁以下儿童患者;剧烈运动、酒后、过饱、过饥患者;精神过度紧张以及晕针、恐针患者;月经期、妊娠期女性等。
穴位埋线有哪些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避免进食辛辣、生冷食品;2.埋线后不影响日常活动,但不要剧烈运动;3.24小时内避免洗澡,埋线局部不可触水;4.埋线后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是正常的刺激调理反应,体质较弱,局部经脉不通者感觉更明显,一般持续时间为3~7天;5.埋线治疗后因个体差异,埋线局部出现明显不适、体温升高者,注意观察,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