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针贤  单位:达州市渠县琅琊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27
168

外科疾病种类繁多,但阑尾炎、疝气等常见病的科学护理能显著加速康复进程。本文将用通俗语言解析这些疾病的护理要点,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实用技巧。

阑尾炎:从急性腹痛到术后康复的护理指南

阑尾炎是因阑尾管腔阻塞引发的炎症,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期脐周痛,后转移至右下腹),常伴恶心、呕吐、发热。确诊后需尽早手术切除阑尾,护理需抓住以下核心:

1. 术前准备:为手术创造安全条件

饮食管理:术前8-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防止术中呕吐误吸。肠道准备:通过灌肠或服用泻药清空肠道,减少术中污染风险。体位调整: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减轻腹壁张力,缓解疼痛。心理支持:解释手术必要性,消除焦虑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2. 术后护理: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体位与活动: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误吸;6小时后血压平稳可改为半卧位,次日鼓励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粘连。饮食过渡:术后禁食至肛门排气,随后从米汤、菜汤等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刺激肠道。伤口观察: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若出现渗血、渗液或红肿热痛,需及时联系医生处理。引流管护理:若留置腹腔引流管,需保持管道通畅,避免扭曲或受压,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和性状(如术后24小时内应为淡血性,量约50-100ml)。

3. 并发症预防:警惕感染与出血

感染风险:术后3天内体温升高超过38.5℃可能提示感染,需加强换药并使用抗生素。出血观察:若伤口敷料渗血增多或引流液呈鲜红色,可能提示系膜结扎线松脱,需立即处理。

疝气:腹壁“漏洞”的修补与防护

疝气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薄弱点突出形成的肿块,常见于腹股沟区。护理需兼顾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

1. 术前准备:控制基础疾病,降低手术风险

控制体重:肥胖是疝气的重要诱因,通过合理膳食和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治疗慢性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便秘的患者需戒烟、治疗呼吸道感染,避免咳嗽或用力排便增加腹压。饮食调整:术前2周避免豆类、牛奶等易产气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呼吸训练: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减少术后肺部感染风险。

2. 术后护理:减少复发风险

体位与活动:术后平卧6小时,随后可半卧位休息;24小时内可在床上翻身,48小时后逐步下床活动,但需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3周。伤口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若出现红肿、渗液或发热,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时就医。饮食管理: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排气后进食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食物防止便秘。腹压控制:避免咳嗽、便秘或长时间站立,必要时使用束腹带减少腹压。

3. 长期防护:预防疝气复发

腹壁锻炼:适度进行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运动,增强腹壁肌肉力量。避免久站久坐:定时变换体位,减少静脉血液淤滞,降低疝气复发风险。定期复查:术后按医嘱复查,评估疝修补效果及有无复发迹象。

共同护理原则:细节决定康复质量

无论是阑尾炎还是疝气,以下护理原则均需重视:

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若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呼吸急促,可能提示出血或感染,需立即告知医生。

2. 心理支持

疾病和手术可能引发焦虑情绪,家属应多陪伴沟通,医护人员需解释治疗过程,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3. 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若出现发热、伤口红肿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就医。

4. 功能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器官功能恢复,避免长期卧床导致并发症。

结语:科学护理,让康复更轻松

外科疾病的护理需要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从阑尾炎术后的体位调整到疝气术后的腹压控制,从伤口的细心观察到并发症的早期识别,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康复速度。掌握这些护理方法,不仅能减少痛苦,更能为健康恢复打下坚实基础。记住:耐心与细心,是术后护理的“最佳良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