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媚  单位:河舒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2617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长期压力大已成为损害健康的 “隐形杀手”。中医认为,压力会干扰人体气血运行,导致 “肝气郁结”“心脾两虚” 等问题,进而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适。

一、先辨清压力引发的身体问题

肝气郁结型:这类人在压力大时,情绪容易烦躁,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常觉得胸口或胁肋部胀闷发紧,叹气后会舒服些。还可能伴有失眠,躺下后脑子停不下来,口苦,女性则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前乳房胀痛等症状。比如经常加班的白领,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心脾两虚型:长期压力导致思虑过度,“思伤脾” 且 “耗伤心血”,表现为心慌,稍微活动就心跳加快,记忆力下降,刚说过的话转眼就忘,食欲差,吃一点就觉得腹胀,浑身乏力,甚至失眠多梦,梦中多是紧张的场景,大便也偏稀不成形。

阴虚火旺型:压力久了会慢慢耗伤体内阴液,出现口干舌燥,总想喝水却不解渴,手足心热,哪怕冬天也想把脚伸到被子外,烦躁失眠,躺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还可能伴有头晕耳鸣,看舌头会发现舌红少苔。

二、中医内科调理妙招

1.情绪疏导 + 疏肝理气

肝气郁结者,可多做能放松身心的事,如听舒缓的古典音乐、练八段锦中的 “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这个动作通过拉伸两侧胁肋,能有效疏泄肝气。每天早晨或傍晚练 5-10 分钟,效果不错。

食疗推荐玫瑰花茶(取 5 克玫瑰花,加少许陈皮,用温水冲泡),玫瑰花能疏肝解郁,陈皮可理气化痰,让气机运行更顺畅;还可以吃佛手瓜炒瘦肉,佛手瓜性温,能理气和中,适合肝气不舒的人。

穴位按摩:每天按揉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3-5 分钟,力度以感到轻微酸胀为宜,这个穴位是肝经的原穴,能有效疏肝降火,缓解烦躁。

2.健脾养心 + 补足气血

心脾两虚者,调理重点在 “补”,饮食上多吃山药、莲子、红枣、小米等健脾养心的食物。推荐莲子百合粥:取莲子 10 克(去芯)、百合 10 克、小米 50 克,一起煮粥,莲子健脾,百合养心,小米养胃,每天早餐吃一碗,坚持一段时间会有改善。

要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避免熬夜,每晚尽量 10 点前入睡,中医认为 23 点到凌晨 1 点是肝血归藏的时间,此时入睡能让气血得到充分滋养,保证 “心神安宁”。

穴位可选择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和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每次按揉 3 分钟,每天 2 次,足三里能健脾益气,内关穴可养心安神,两者配合效果更好。

3.滋阴降火 + 安神定志

阴虚火旺者需滋阴润燥,可多吃银耳、百合、梨等滋阴食物。用麦冬 10 克、玉竹 10 克泡水喝,麦冬滋阴生津,玉竹养阴润燥,能有效缓解口干舌燥。也可以做银耳百合羹,银耳泡发后与百合同炖,加少许冰糖,每周吃 2-3 次。

要减少熬夜和辛辣刺激食物,熬夜会耗伤阴液,辛辣食物易生内热,都会加重阴虚症状。

睡前用 40℃ 左右的温水泡脚 15 分钟,泡完后按揉涌泉穴(位于足底前 1/3 处,蜷足时足心最凹陷处)3-5 分钟,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按揉能引火下行,帮助滋阴降火、改善睡眠。

4.中药调理需辨证

肝气郁结明显,出现胁肋胀痛、情绪低落的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逍遥丸,它能疏肝健脾,适合肝郁脾虚的情况;

心脾两虚,表现为心悸、乏力、食欲差的人,可用归脾丸,能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阴虚火旺,有口干舌燥、失眠多梦症状的人,适合知柏地黄丸,能滋阴降火,但这些药物都需在中医师辨证后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三、日常预防压力伤身的小习惯

每天留 10 分钟 “放空时间”,什么都不做,闭上眼睛深呼吸,让大脑从忙碌中抽离,这能减少思虑对脾胃和心神的消耗;

久坐办公的人,每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拉伸颈肩腰背,比如扩胸运动、转腰动作,避免气血瘀滞;

用深呼吸调节情绪:吸气 4 秒,屏息 2 秒,呼气 6 秒,重复 5 次,这个方法能快速激活副交感神经,平复紧张情绪,压力大时随时可以做。

四、总结

压力大伤身体,中医内科调理的核心是根据 “肝气郁结”“心脾两虚”“阴虚火旺” 等不同证型,通过情绪疏导、食疗、穴位按摩、中药等方式辨证施治。日常养成放松身心、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的习惯,能有效减少压力对身体的伤害。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