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艳霞  单位:柳州市工人医院 脊柱外科  发布时间:2025-07-09
457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发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是因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损伤等导致的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等病变。近些年,因慢性劳损、不良坐姿等因素影响,导致该病发生率明显增长,但多数人对该病缺乏了解。本文将从腰椎间盘突出的正确认识、不同方法治疗期间的护理、康复锻炼、预防性养护几个方面进行医学知识分享,为大家进一步了解该病及自护措施提供参考。

正确认识腰椎间盘突出

病因: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该病发生的常见原因,如椎间盘长期承受上身压迫容易引起退变,随着年龄增长会加重椎间盘退变,从而引起腰椎间盘突出。某些外部作用也会引发该病,例如,在生活或工作中腰部过度用力、体位不正确等,长时间反复的外力作用会引起慢性损伤。日常生活中,腰部突然负重、腰部受到外伤、长期坐姿不当、腰部受寒受潮等,也可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症状表现:疼痛是最常见的表现,一般表现为腰部与腿部疼痛,以胀痛、隐痛、酸痛为主,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剧烈刺痛,在久坐、久站、弯腰活动时疼痛明显。

手术治疗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术前:手术前要做好准备,包括生理上、心理上的准备。心理上,尽量减轻焦虑、紧张感,从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中了解手术流程、安全性等,也可主动沟通,解除内心顾虑,以防过度紧张影响术前准备活动以及手术配合。生理上,术前2天可以进行一些训练,如卧位、俯卧位大小便练习,避免术后体位管理时不能适应。还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参与运动锻炼,如直腿抬高、腰背肌、轴位翻身等训练,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奠定良好基础。但注意一切运动训练活动要在医护人员建议下进行,避免盲目活动加重病情。

术后:术后早期要绝对卧床休息,减轻椎间盘周围软组织水肿、出血等情况,避免活动不当影响手术效果,持续时间一般为2天左右,在此期间护理人员会协助调整体位。术后可以活动时,应积极活动下肢,若有麻木、刺痛、感觉异常等情况,及时寻求医护人员帮助,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常规情况下,术后3天左右可以尝试下床活动,在病房内缓慢步行,注意,若有明显疼痛或腿部发软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跌倒或过早加重腰椎负担。

腰椎牵引治疗者的护理要点

腰椎牵引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常用治疗方法,治疗之前应积极了解治疗流程。在早期治疗时可能引起短暂性疼痛加重、腰部酸胀等感觉,结束后卧床休息会得到缓解。应用骨盆牵引带时,要注意压力均匀作用到腰骶部,对骨突部位进行保护,预防皮肤压迫或摩擦受损。牵引治疗时,应用胸部牵引带容易引起憋闷感,可通过张口呼吸及放松训练缓解。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患者并不适合牵引治疗,例如,存在巨大髓核脱出情况;并发马尾综合征;并发后韧带钙化;并发椎管狭窄;牵引治疗3次后,症状加重。

恢复期的运动锻炼方法

无论采取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在恢复期都需要配合适当的康复性锻炼,有促进病情康复及减少复发等作用。常规情况下,在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直腿抬高达到40度后,可以开展康复锻炼。总结几种常用锻炼方法如下:

抱头抬胸:平躺在床上,双手上举抱头,用腹部发力,同时将头部与胸部抬高。

髋部活动:平躺,屈曲膝关节,双膝向左侧摆动,上身向右侧转动;平躺屈膝,将髋部向上抬起再缓缓放下。

跪卧腰部活动:跪卧状态,肘关节伸直,膝与髋关节保持90度,腰部下塌,头部抬高,头部低下时弓起腰部。

日常养护,预防病情反复

正确腰部活动:生活或工作中,应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久站,若需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应抽出时间适当活动,如屈膝、上抬腿、左右活动腰部等。

科学运动:养成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如散步、瑜伽、游泳等,加强对腰背肌的功能性锻炼,提高肌肉力量,对腰椎、椎间盘等进行保护。

防寒防潮: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保持室内湿度适宜;日常注意腰部保暖。

总结而言,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且与自身不当行为存在密切关联,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要注意防护,以减少疾病发生;治疗后也需要注意养护,以预防病情反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