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常因腰部剧烈疼痛、血尿或尿路感染而就诊。传统开放手术虽然能彻底清除结石,但创伤大、恢复慢。近年来,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简称PCNL)成为治疗复杂或较大肾结石的首选方案。该技术通过在腰部做一个微小切口,经皮打孔直达肾盂,在可视化操作下精准清除结石,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肾结石概述
肾结石的形成与危害
肾结石主要由尿液中的钙盐、草酸盐或尿酸盐等晶体沉积形成。饮水不足、尿液浓缩、代谢异常等因素都会增加结石风险。结石堵塞尿路后可导致剧烈的绞痛、血尿及感染,严重时甚至造成肾功能衰竭。
传统治疗方式的局限
过去治疗肾结石主要依赖开放手术,需要大切口显露肾脏,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且容易留下疤痕和并发症。随着医学影像与手术器械的进步,这一传统方式逐渐被微创技术取代。
微创理念的提出
泌尿外科微创理念强调“最小切口,最大疗效”,减少患者身体损伤和恢复负担。经皮肾镜取石术正是这种理念的代表,通过微小切口进入肾脏内部,在直视下精确操作,不仅减轻术中出血,还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取石完整率。
经皮打孔取石术原理
手术步骤
手术通常在全麻下进行,术者在患者腰部皮肤穿刺一个约0.5-1厘米的小孔,通过X线或超声实时引导建立精准通道。随后置入肾镜,在直视下使用气压弹道、超声或激光碎石器将结石击碎并同步吸出,同时持续冲洗保持视野清晰,确保肾盂和输尿管内结石被彻底清除。
影像学导航的作用
手术全程借助B超或C型臂X线定位,可实时显示肾脏内部结构,精确判断结石位置、深度以及通道方向。通过影像导航,医生能有效避开血管和重要组织,降低穿刺偏差,减少术中出血及对周围肾实质的损伤,从而提高手术操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取石完整率与安全性
相比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PCNL适用于直径较大或形态复杂的鹿角形结石。其在直视下进行碎石和取石,取石完整率可达90%以上,并且能一次性清除大块结石。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是目前临床中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度高的泌尿外科微创方法。
微创技术优势与术后护理
创伤小、恢复快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切口更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通常在术后数日内即可下床活动并逐步恢复日常生活。由于创伤范围有限,切口不需要大面积缝合,术后切口愈合更快,同时减少了感染、瘢痕形成以及腹腔粘连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
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同患者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及成分各不相同,术前需通过CT三维重建或IVP影像进行全面评估,明确肾脏结构和结石分布。医生可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手术路径,并在必要时结合输尿管软镜进行联合手术,实现不同角度进入肾盂与肾盏,更彻底地清除隐藏或分散的小结石。
术后护理与复发预防
术后应大量饮水以保持尿液稀释,增加尿量促进残余小结石自然排出,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碱化剂或促排石药物。患者需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观察结石是否复发或残留。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盐、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结石再次形成的风险。
结语
经皮肾镜取石术以其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正在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手术,成为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主流方法。随着影像学与手术器械的不断进步,未来该技术将更加精准和智能化,让更多肾结石患者受益。科学预防与早期干预同样重要,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保健,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结石的发生与复发。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