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天德  单位: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发布时间:2025-07-31
894

耳朵流脓可不是小事情!很多人发现耳朵流出黄绿色分泌物,还带着臭味,以为忍一忍就好,殊不知这很可能是慢性中耳炎发出的危险信号。若不及时干预,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什么是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鼓膜内侧的空腔)的炎症持续超过3个月,通常伴随鼓膜穿孔、反复流脓或听力下降。与急性中耳炎不同,慢性中耳炎病程长、易复发,且可能逐渐加重。主要特点:

长期存在(超过3个月)

鼓膜穿孔(耳朵“漏了”,无法自行愈合)

反复流脓(黄绿色分泌物,可能有臭味)

听力逐渐下降(早期可能不明显,后期影响交流)

为什么会得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1.急性中耳炎未彻底治愈

如果急性中耳炎(如感冒后耳朵痛)没有规范治疗,炎症可能转为慢性。

2.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连接鼻子和中耳的管道)堵塞时,中耳无法正常通气,导致积液和感染。

3.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如慢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细菌或病毒容易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4.鼓膜穿孔未愈合

外伤(如掏耳朵太深)或急性感染导致鼓膜穿孔后,细菌容易进入中耳,形成慢性炎症。

5.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更易发生慢性感染。

慢性中耳炎有哪些症状?1.耳流脓(最常见)

脓液可能呈黄绿色,有臭味。

时好时坏,感冒或进水后加重。

2.听力下降

早期仅对小声听不清,后期可能影响日常交流。

像“隔了一层膜”听声音。

3.耳鸣或耳闷

耳朵里有“嗡嗡”声或“堵塞感”。

4.耳痛(较少见)

一般疼痛不剧烈,但若突然加重,可能提示并发症。

5.头晕或平衡障碍(严重时)

炎症侵犯内耳时,可能出现眩晕。

慢性中耳炎的危害如果不及时治疗,慢性中耳炎可能引发以下问题:

1.永久性听力下降

长期炎症破坏听小骨(传递声音的骨头),导致传导性耳聋。

严重时可能影响内耳,造成神经性耳聋。

2.胆脂瘤(危险并发症)

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侵蚀性病变。

可能破坏中耳骨骼,甚至影响脑部。

3.脑膜炎或脑脓肿(极罕见但致命)

感染扩散至颅内,可能危及生命。

4.面瘫

炎症损伤面神经,导致嘴角歪斜、闭眼困难。

如何治疗慢性中耳炎?治疗目标是控制感染、修复鼓膜、恢复听力,具体方法包括:

1.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或轻度患者)

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

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用于急性发作时)。

鼻腔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喷鼻,改善咽鼓管功能)。

2.耳部清洁护理

医生用吸引器或棉签清理脓液,避免自行掏耳。

3.手术治疗(适用于反复发作或并发症患者)

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修补穿孔的鼓膜。

听骨链重建:修复损坏的听小骨,改善听力。

胆脂瘤切除:清除病变组织,防止进一步破坏。

如何预防慢性中耳炎?1.避免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勤洗手、戴口罩,减少病毒传播。

及时治疗鼻炎、鼻窦炎。

2.正确擤鼻涕

不要同时捏住两个鼻孔擤,应单侧交替擤,避免细菌进入中耳。

3.避免耳朵进水

游泳或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

进水后不要用棉签掏,可侧头单脚跳让水流出。

4.不要随意掏耳朵

避免用尖锐物品(如发卡、牙签)掏耳,防止鼓膜损伤。

5.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6.定期检查耳朵

如果曾有中耳炎病史,建议每年做一次听力检查。

什么时候必须看医生?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尽快就医:

耳朵流脓超过1周不缓解。

听力明显下降,影响日常生活。

出现剧烈耳痛、头晕、面瘫等严重症状。

总结慢性中耳炎不是小问题,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听力永久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关键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感冒、正确护理耳朵、及时治疗急性感染。如果已经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或接受手术,避免病情恶化。记住:耳朵健康不容忽视,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保护听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