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月滨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4
9789

人们口中经常提到“是药三分毒”,说明多数人都知道药物除了治疗疾病外,也是有一定副作用的,但是却不知道药物滥用的情况下可能成为“毒药”,威胁我们的生命健康。为此,我们应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服药时需要注意什么,需要将自己的情况如实告知医生,并且严格遵医嘱用药,切莫让药品成为“毒药”。

滥用药物的严重后果

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使用到精神药物、麻醉药物,主要作用是缓解疼痛、控制癫痫等。这类药物是管控药物,一旦发生滥用情况危害极大,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患者对药物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不能停药,停药后浑身不舒服。过量用药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可出现幻觉、抽搐等,严重时还能发生呼吸抑制、心脏衰竭等。很多看似普通、常见的药物在滥用后也会导致严重后果,这也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环,例如部分止咳糖浆中含有可待因成分,连续喝一周就会导致患者对药物中阿片类成分形成依赖,停药后可能出现失眠、头痛等。再比如复方甘草片,在人们的意识中是最寻常不过的止咳药物,却不知道其中含有阿片粉,虽然用药后可以镇咳,但是却会一点点地改变中枢神经递质平衡,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如何正确用药

第一,人们在就医的过程中,需要向医生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体征,并告知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保健品等,甚至连长时间喝的饮品、食用的食物也应该告知医生,帮助医生全面分析、判断我们的身体状况及病情,在开新药时可以选择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小的药物。

第二,医生开具药物时往往会根据我们的病情、年龄、体重以及肝肾功能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对药物的使用次数、每次用药剂量等均有严格要求。我们在服药时必须严格遵医嘱,不能自己觉得病情好转了、症状轻了就停药或者私自减少剂量,也不能觉得病情加重而增加剂量。尤其是部分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感觉没有什么效果,听别人说吃什么药物痊愈后,就私自更换药物,这都是不健康、不理智的行为,容易将药品变成“毒药”。与用药方案有关的任何调整,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降低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保证用药安全。

第三,人们在感冒、发烧、咳嗽等常见疾病发生时,因为工作没时间、不愿意去医院做一大堆检查,经常会自己到药店买药,向店员说明症状后购买推荐的药物,或者自己提出要买的药物名称。这时候没有专业医生的指导,用药时风险比较大,人们应当在购买药物之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以此确定药物是不是对症,自己是否适合使用这个药物。有不明白或者疑惑的地方,可以咨询药店的驻店药师,避免滥用药物。

第四,人们在使用药物时,非必要的情况下需要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特别是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用药前应该咨询医生或者药师,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风险,并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科学用药。

第五,部分药物的储存有一定条件,例如胰岛素、白蛋白、降血脂针需要存放在2℃-8℃环境中。滴眼液等外用药物在夏季最好放在冰箱中冷藏。人们在用药前还应该检查药物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同时观察药物的外观是否有异常,例如片剂变黄、表面粗糙,冲剂结块、胶囊软化等,都代表药物变质,不能再使用了。

结语

为了避免药品成为“毒药”,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药品,合理使用药品、正确保存药品,从而在充分发挥药品治疗作用的前提下,降低药品的毒副作用,保障安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