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宏菊  单位:汶上县白石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0
2

当皱纹爬上脸庞,白发悄然生长,岁月不仅带来了人生阅历,也悄然在身体里埋下健康隐患。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8亿,老年内科疾病呈现出与其他年龄段截然不同的特点。如何科学认识并呵护银发一族的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

老年内科疾病最突出的特点是多病共患。数据显示,80%以上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等疾病常常“组团”出现,形成复杂的病理网络。例如,糖尿病引发的血管病变会加速冠心病的发展,而冠心病导致的心脏功能下降又会加重肾脏负担。这种“一病牵全身”的特性,让临床诊断如同破解复杂的拼图游戏,需要医生具备跨学科的诊疗思维。

疾病表现的不典型性更是老年内科的一大挑战。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能力下降,即使发生骨折或胃溃疡等,也可能仅自述“隐隐不舒服”,难以准确表达病情。此外,老年人常抱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观念,身体一旦出现不适,便自行购药服用,殊不知,某些症状背后可能潜藏着更为凶险的疾病。例如,腹痛、腹泻有时竟是心肌梗死的前兆。由于医学知识的匮乏,他们极易错过最佳抢救时机,给自身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在治疗过程中,老年患者还面临用药风险高的困境。随着年龄增长,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下降40%~50%,肾脏排泄功能减退约50%,这导致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年轻人的2~3倍。例如,常规剂量的安眠药可能让老年人出现谵妄、跌倒,普通抗生素也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此外,多重用药带来的药物相互作用,更让老年患者的治疗如同在钢丝上行走,需要医生精准把握每一种药物的剂量与配伍。

面对这些特殊挑战,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迫在眉睫。在医疗层面,应推广“老年综合评估”模式,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要评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营养状况、活动能力等维度。同时,家庭与社区的作用不可或缺:子女应定期记录老人的饮食、睡眠、用药情况;社区可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巡诊”机制,将健康管理延伸到家庭。

生活方式干预同样至关重要。老年人每日应保证15~20分钟的抗阻训练,如举矿泉水瓶、弹力带拉伸,这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降低跌倒风险;在饮食上,可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多摄入深海鱼、橄榄油、新鲜蔬果,既能控制“三高”,又能延缓认知衰退。更不容忽视的是心理健康,孤独感会使老年人患心脏病风险增加29%、抑郁风险提升32%。家人的陪伴与社区社交活动,是对抗“心灵感冒”的良药。

从了解老年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开始,用科学的医疗手段、温暖的人文关怀,为银发一族筑起健康防线。当我们学会读懂他们“不典型”的病痛信号,给予精准的照护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优雅从容地享受金色晚年。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
2025-03-28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02
来源:上海市白茅岭...
2025-03-28
来源:广西崇左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