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东南  单位:茂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3
17

痔疮属于临床高发肛肠疾病,由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瘀血并肿大形成,可划分为外痔、内痔和混合痔三类。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Ⅲ、Ⅳ度内痔,或症状严重的痔病,手术是缓解内痔脱出、便血、疼痛及外痔突起等问题的主要手段。术后恢复期的舒适度直接影响患者康复体验,而科学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轻不适,其中伤口清洁、排便护理与疼痛缓解是三大核心环节,需严格遵循规范方法执行。

伤口清洁:筑牢术后恢复“防护墙”

1.坐浴:清洁与修复的关键操作

坐浴是术后伤口清洁的核心方式,除每次排便后必须进行外,早中晚各需额外进行1次,疼痛明显时可适当增加频率。坐浴水温需控制在38~40℃,测试水温时可用手腕内侧接触水面,以感觉温热且不烫为宜,避免水温过高烫伤创面或过低影响效果。坐浴水量以能完全淹没肛周区域为准,深度约5~10厘米,所用坐浴盆需提前清洗消毒,确保专用且卫生。每次坐浴时长固定为10~15分钟,时间过短无法充分清洁与促进循环,过长则可能加重肛周水肿。

2.日常清洁:细节处守护伤口安全

除坐浴外,日常需随时关注肛周清洁状态。排便后若无法立即坐浴,需用流动温水轻柔冲洗肛周,冲净残留粪渣、血渍及分泌物,避免污物刺激伤口。冲洗后同样需用棉柔巾蘸干水分,再用碘伏对肛门切口处消毒,待碘伏自然干燥后,局部涂抹痔疮膏并使用痔疮栓,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出血与水肿。涂抹药膏时需注意轻薄均匀,避免药膏长时间覆盖导致皮肤浸渍破损,引发肛周皮肤瘙痒、刺痛等不适。

排便护理:打破“疼痛~便秘”恶性循环

1.软化大便:从饮食与药物双管齐下

保持大便松软是术后排便护理的核心目标,饮食调整是基础手段。日常需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菠菜、芹菜等绿叶蔬菜,火龙果、香蕉、猕猴桃等水果,以及燕麦、玉米、红薯等粗粮,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同时每日需保证1500~2000毫升温开水摄入,为肠道补充充足水分,从根本上减少大便干结概率。

2.规律排便:养成科学排便习惯

术后需固定每日排便时间,如选择早餐后,利用胃结肠反射促进规律排便,帮助身体形成条件反射。排便时需集中注意力,避免玩手机、看书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防止延长排便时间,每次排便时长需控制在5分钟以内,禁止久蹲。排便过程中禁止用力,若暂时无便意可先起身,待有便意时再尝试,用力会增加伤口出血、水肿甚至裂开的风险。

使用坐便器时,可在脚下垫一个小凳子,模拟符合人体生理曲度的蹲姿,能更轻松地排出大便,减少对创面的挤压与摩擦。

疼痛缓解:多维度减轻术后不适

1.物理缓解:辅助减轻疼痛与肿胀

温水坐浴不仅能清洁伤口,还能促进肛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与肿胀,便后及睡前进行坐浴,能有效放松肛周肌肉,减轻术后不适感。术后早期24~48小时内,可遵医嘱隔着干净衣物对肛周进行短暂冰敷,每次冰敷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冰敷能收缩血管,减轻创面肿胀与疼痛,需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同时禁止长时间冰敷。

2.姿势调整:减少创面受压

术后需避免久坐、久站,日常可多变换身体姿势,如定时起身走动或侧卧休息,侧卧能减少肛周创面受压,比久坐或久站更舒适。坐立时需使用中空坐垫(垫圈坐垫),通过中空设计避开创面,避免坐姿时对创面造成挤压,从细节处减轻疼痛,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条件。

痔疮术后护理需兼顾科学性与细致性,通过规范的伤口清洁、科学的排便护理与有效的疼痛缓解,能显著减轻术后不适,缩短恢复时间。患者需严格遵循护理规范,关注身体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咨询医生,才能顺利度过恢复期,早日回归舒适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