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瑞玲  单位:山西省汾阳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3
61

胃肠镜检查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金标准”,可精准发现息肉、溃疡等问题。检查前准备工作影响安全性和结果准确性,关键是将自身关键健康信息完整、如实告知医生。然而,很多人觉得“小毛病没必要说”“忘了提也没关系”,但这种隐瞒可能埋下隐患。

基础疾病史:别让“老毛病”拖垮检查安全

1.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患者说明发病时间、治疗及日常症状,因检查可能加重心脏负荷,医生需提前调整用药或选择温和的检查方式;高血压患者告知血压控制及有无突然升高情况,若检查当天血压过高可能暂停检查。

2.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说明患病年限、血糖控制水平和用药类型,因检查前禁食禁水会致血糖波动,医生需调整用药剂量;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告知指标和用药情况,因甲亢麻醉风险高、甲减影响肠道准备效果,医生需提前制定方案。

3.肝肾功能疾病:肝脏疾病患者告知肝功能分级和凝血功能情况,肝功能不全者对麻醉药等耐受度低、凝血差会导致检查困难;肾脏疾病患者说明肾功能分期和透析情况,因检查前泻药会增加肾脏负担,医生需选择影响小的泻药并调整用量。

4.其他特殊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告知咳嗽、气喘及吸氧、用吸入剂情况,因检查中麻醉或肠道胀气可能诱发呼吸困难,医生需备好急救设备;凝血功能障碍或长期贫血患者明确说明情况,因胃肠镜检查取活检等操作时,凝血功能差会导致出血风险增高,医生需准备止血药或调整方案。

用药史:别让“日常药”变成“风险药”

1.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停药遵医嘱,勿自行调整。这类药抑制血液凝固,检查取活检或切息肉可能致出血不止,需告知医生服用原因、剂量和时长,医生判断是否提前停药或采用“桥接治疗”。

2.降压药、降糖药:调整剂量防波动。降压药多数可在检查当天早晨用少量清水送服,避免血压波动;降糖药在禁食期间可能导致低血糖,需依检查时间调整。

3.精神类药物:影响麻醉与配合度。服用抗抑郁、抗焦虑、镇静催眠药等,需告知医生药物名称、剂量和目的,医生需调整麻醉方案。

4.其他药物与保健品:别遗漏“非处方药”。长期服用的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泻药及保健品都需告知,胃黏膜保护剂可能影响胃镜观察,长期服用泻药可能影响肠道准备效果。

过敏史:别让“过敏反应”危及生命

1.药物过敏:关注麻醉药与常用药。对麻醉药、抗生素、泻药成分过敏者,需告知医生,医生会换麻醉药、避开致敏抗生素或换泻药。

2.食物与物质过敏:避免接触致敏原。对某些食物、橡胶、乳胶过敏者,告知医生,检查后禁食再进食时医生会提醒避免致敏食物,检查时医护人员会用非乳胶器械。

3.过敏反应严重程度:越详细越安全。告知“对什么过敏”,同时说明“过敏症状”,对于有严重过敏史者,医生会备好急救药,并安排经验丰富的团队。

既往检查与手术史:为医生提供“参考坐标”

1.既往胃肠镜检查史:明确“历史病灶”。曾做过胃肠镜检查者,告知检查时间、检查结果和病理报告,若检查时有不适或不耐受检查方式,告知医生,医生会调整手法或建议无痛胃肠镜。

2.胃肠道手术史:了解“肠道结构”。做过胃肠道手术或其他腹部手术者,告知手术时间、原因、方式,医生检查时会更谨慎,避免损伤吻合口或肠道。

其他特殊情况:看似“小事”,实则关键

1.怀孕与备孕情况:女性患者若怀孕、哺乳或近3个月内备孕,告知医生,医生会据此判断是否推迟检查或选择更安全的方案。

2.排便习惯与特殊症状:若平时严重便秘、腹泻,或检查前几天有腹痛、便血、发热等症状,告知医生,医生会针对性处理。

3.吞咽困难与口腔问题:若有吞咽困难、口腔疾病,告知医生,医生在插入胃镜时会更小心,或提前做好防护。

总之,胃肠镜检查前“坦白”很关键,能保障检查安全与结果准确。医生的提问和记录,是为了给您制定合适的方案、规避风险。所以,检查前要主动全面告知医生相关信息,别因“怕麻烦”“不好意思”隐瞒。只有医患配合,才能让胃肠镜检查更安全有效,为后续诊疗打基础。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