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小林  单位:三台县中医院 内三科  发布时间:2025-08-15
2099

清晨醒来,手指关节僵硬得像生锈的合页,握拳都要费尽全力;阴雨天里,膝盖、手腕传来钻心的疼痛,连拧瓶盖这样的小事都成了奢望。这不是普通的关节劳损,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在 “作祟”。作为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若得不到规范治疗,会逐渐破坏关节软骨和骨质,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甚至致残。今天,内三科医生就来详解这种疾病的规范治疗要点,帮患者守住健康防线。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破坏力” 远超想象。它不像骨关节炎那样主要与关节磨损相关,而是免疫系统 “敌我不分”,错误攻击自身关节滑膜,引发炎症。初期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持续超过 30 分钟),随着病情进展,滑膜炎症会侵蚀关节软骨、韧带和骨骼,导致关节间隙变窄、畸形,比如手指向外侧偏斜、膝盖内翻或外翻等。更可怕的是,它还可能累及心脏、肺部、眼睛等器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数据显示,未经规范治疗的患者,5-10 年内致残率可达 40%,因此尽早启动科学治疗至关重要。

规范治疗的核心:抓住 “黄金窗口”,打好 “组合拳”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没有 “一劳永逸” 的方法,需遵循 “早期、达标、个体化” 原则,多手段联合干预:

早期治疗:发病 3-6 个月是关键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黄金治疗期” 是发病后的 3-6 个月。此时关节滑膜炎症尚处于早期,软骨和骨质未被严重破坏,及时治疗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很多患者因初期症状轻微而拖延就医,等到关节变形才就诊,往往已错过最佳时机。因此,一旦出现持续 2 周以上的关节肿胀、疼痛、晨僵,尤其是对称性累及双手小关节(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需立即到风湿免疫科或内科就诊,通过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CCP 抗体)、关节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药物治疗:分层用药,精准打击

药物是控制病情的核心。目前常用药物分为几类: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可快速缓解疼痛和炎症,但无法阻止关节破坏,需短期使用,避免长期服用导致胃肠道或肾脏损伤;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是延缓病情的 “主力军”,能抑制免疫反应、阻止关节侵蚀,需长期坚持服用,通常在用药 3-6 个月后显效;

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白细胞介素 - 6 受体拮抗剂)适用于病情较重或对传统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能精准靶向炎症因子,起效快、疗效强,但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并注意感染风险。

药物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活动度、合并症、耐受性等个体化制定,切忌自行停药或换药。

达标治疗:定期评估,动态调整

“达标治疗” 是指通过治疗将病情控制在低活动度或缓解状态(如关节无肿胀、疼痛,炎症指标正常)。患者需定期复查血沉、C 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以及关节超声或磁共振,由医生评估病情活动度。若治疗 3 个月未达标,需及时调整药物方案,避免病情 “失控”。

日常护理:治疗的 “辅助功臣”

规范治疗离不开科学护理,患者需注意这几点:

急性期减少关节负重,避免剧烈运动,但缓解期要适度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如手指操、散步、游泳等,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寒冷、潮湿环境刺激,减少病情复发诱因;

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 D,预防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易并发骨质疏松);

保持良好心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病,治疗过程可能漫长,焦虑、抑郁会加重疼痛感知,家属应多给予支持,患者也可通过病友互助、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压力。

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可怕,但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抓住早期治疗时机,坚持规范用药、定期随访,多数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致残,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内三科医生提醒:面对关节疼痛别硬扛,及时就医、科学干预,才是对抗疾病的最佳策略。记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言,“早” 和 “规范” 就是守护关节功能的两大法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