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血糖水平较高,孕期行OGTT,空腹大于等于5.1,服糖后1小时与2小时后的血糖分别大于等于10mmol/L与8.5mmol/L,主要病症包括排尿增加、视力模糊、容易感觉到饿、口渴多饮等,若不及时干预,则可导致胎儿与母体出现一些问题,如胎儿过大、分娩困难等。妊娠糖尿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孕妇年龄超过35岁、有糖尿病病史、曾产下体重较大胎儿、孕期抑郁等。虽然妊娠糖尿病病因复杂,为孕妇增添了“甜蜜”的烦恼,但只要积极治疗就能规避不良影响。
调整饮食结构
(1)用“一日五餐”代替“一日三餐”,这“五餐”是指三顿少量正餐以及正餐之间的两顿加餐,进而践行少食多餐的饮食调控原则,助力孕妇血糖恢复平稳状态。
(2)根据热量需求进食,一般正常体重的孕妇(BMI为18.5-23)每日热量摄入量为30大卡/千克,而超重孕妇(BMI大于23)每日热量摄入量约为24大卡/千克,肥胖孕妇(BMI超过27.5)每日热量摄入量约为13大卡/千克。
(3)饮食合理搭配,因为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会致使血糖升高,可孕妇与胎儿都需要从碳水化合物中吸收能量,所以孕妇可吃一些慢碳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等。所谓慢碳食物,是指复合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内含抗性淀粉、膳食纤维,在体内消化时间长,饱腹感强,血糖上升速度较慢。在适度摄入慢碳食物的基础上,建议每日吃1-3份水果,每份100克左右,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如脱脂牛奶、鱼肉、鸡蛋等,要用健康方式烹调各类蔬菜,实现控油、控糖、控盐目标,在此基础上辅助降低血糖。
适度锻炼身体
对于孕妇来讲,适度锻炼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机体代谢,有效控制体重;(2)保持骨骼活性,增强机体抗病力;(3)促进肠胃蠕动,缓解便秘症状;(4)改善心肺功能;(5)舒缓紧张情绪;(6)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治疗有“五驾马车”,即饮食、运动、监测、药物治疗与宣教。对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来讲,饮食控制与适度锻炼同等重要。适合孕妇的运动较多,如慢速舞蹈、日常家务劳动、慢走、游泳、瑜伽、广播体操等,而骑马、滑雪、登山等体能消耗大且较为剧烈的运动则不适合孕妇。
在运动期间孕妇需关注自身状态,如出汗量、脉搏、次日感觉等,若运动后微汗、轻度疲劳、感觉轻松愉快则说明运动量适宜,若感觉乏力,或出现眼花、胸闷等症状则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调整。在保证运动量与自身情况匹配的基础上,孕妇需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每日运动半小时、每周运动2-3次。
注射胰岛素治疗
目前妊娠糖尿病首选的治疗方式是饮食控制与适度运动,若这两种方式依旧难以降低血糖,孕妇则需在医生建议下用药。因为降糖药会经由胎盘被胎儿吸收,影响胎儿的身体健康,所以不建议孕妇口服药物降糖,可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药物治疗,主要源于胰岛素为大分子蛋白质,不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同时孕妇鲜少会出现不良反应,亦不会产生依赖。通常医生会使用预混、中效、短效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初始剂量较小,需在餐前注射。在药物治疗期间孕妇应做好监测工作,以便告知医生用药前后的血糖数据,并为医生评估疗效以及调整用药计划提供依据。
加强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容易被孕妇自己及其家人所忽视,进而出现难以察觉孕妇不良情绪的情况。通过分析妊娠糖尿病的病因可知,孕期抑郁是病因之一,这说明通过心理护理可达到防治妊娠糖尿病的效果。基于此,孕妇应注重采用培养健康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运动等方式纾解负面情绪,而孕妇的家人应给予其关心与关注,经常与孕妇沟通,加大宣教力度,使孕妇相信通过运动与饮食控制能够降低血糖,用以化解孕妇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使孕妇能在心理健康的状态下积极治疗妊娠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