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芬  单位:岳阳市君山区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7-22
2985

“传单症”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青少年和儿童中较为常见。很多人听到“传染性”三个字,就会担心这种疾病是否容易传播,实际上,传单症的传染性和传播方式有其独特特点,了解这些特点能帮助我们科学应对。

传单症的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传单症的“元凶”是EB病毒,这种病毒主要潜伏在患者的唾液中,其传播方式与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明显区别。它并非通过空气飞沫广泛传播,而是以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要途径,尤其依赖唾液的直接交换。日常生活中,与患者亲吻、共用餐具或水杯、分享同一碗食物等行为,都可能让健康人接触到含有EB病毒的唾液,从而增加感染风险。而普通的社交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教室上课或办公室工作等,由于没有直接的唾液交换,感染概率极低。这是因为EB病毒在体外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弱,离开人体后数分钟内就会失去活性,难以通过物体表面间接传播。

传单症的传染性强度

相较于流感、水痘等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传单症的传染性要温和得多。流感病毒可通过咳嗽、打喷嚏形成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而EB病毒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扩散,其传播必须依赖近距离的唾液接触。临床数据显示,即使家庭成员中有人患传单症,其他成员的感染率也仅为10%~15%,且多发生在免疫力较弱的儿童身上。这意味着,只要避免与患者进行唾液相关的密切接触,被感染的可能性会大幅降低。

感染后的发病特点

感染EB病毒后,并非所有人都会出现明显症状。多数成年人在青少年时期可能已经隐性感染过EB病毒,体内产生了保护性抗体,再次接触病毒时通常不会发病,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而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感染后更容易出现临床症状。典型表现包括持续发热(体温可达38~40℃,持续1~2周)、咽喉疼痛、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直径可达1~4厘米,质地较软,有轻微压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肝脾肿大、皮疹(多为淡红色斑丘疹)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4~7周(潜伏期)出现,病程持续2~4周后逐渐缓解。

传染期与病毒携带状态

传单症的传染期较长,从潜伏期开始到发病后数周内,患者的唾液中都含有一定量的EB病毒,具有传染性。其中,发病后的1~2周内,唾液中的病毒浓度最高,传染性相对较强。大多数患者在症状完全消失后,体内的病毒会逐渐减少,传染性也随之减弱。但少数人(约5%~10%)可能成为长期病毒携带者,唾液中会间歇性排出病毒,这种状态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过,这些携带者的传染性较低,只要避免密切的唾液接触,一般不会导致他人感染。

传单症的预防与应对

预防传单症的核心在于阻断唾液传播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避免与患者亲吻或共用餐具、水杯、牙刷等个人物品,患者的餐具应单独清洗并消毒。教育儿童不要分享食物、饮料或吸管,减少唾液交换机会。接触患者后,以及在饭前便后,都应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避免手部接触口腔黏膜。增强自身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降低感染后发病的风险。如果身边有人患传单症,不必过度恐慌。只需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不进行唾液相关的密切接触,就能有效预防感染。若不慎感染并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多数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如退热、补液、休息等)后即可痊愈,预后良好,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总之,传单症具有传染性,但传播范围有限,只要掌握其传播特点并做好防护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