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梦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眼科  发布时间:2025-06-20
654

在现代社会,电子设备全方位融入生活,从工作办公到学习求知,再到休闲娱乐,屏幕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然而,长期使用电子设备会导致眼睛疲劳、干涩、视力下降等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护眼,减少屏幕对眼睛的伤害,成为大家关注的健康问题。目前,许多人对护眼有一些误区,比如认为只要少用电子设备就万事大吉,或者认为开启护眼模式或蓝光滤镜就能高枕无忧。然而,护眼远没这么简单,得全方位考量用眼习惯、周边环境以及年龄特点。

1. 用眼习惯很重要:细节决定护眼效果

(1) 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每使用电子设备30-40分钟,应远眺休息5-10分钟。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让眼睫状肌持续紧张,远眺能放松睫状肌,缓解眼疲劳,可设置闹钟定时提醒。

(2) 保持正确用眼姿势:屏幕距眼50-70cm,屏幕中心略低于眼睛水平线10-15厘米;坐姿端正,避免颈椎与眼睛双重压力。使用电脑时,可以调整座椅高度和屏幕角度,确保视线自然向下。

2. 环境因素不可忽:优化光线与用眼环境

(1) 屏幕亮度:调整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线一致,避免过亮或过暗。过亮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过暗需用力聚焦致眼睛疲劳。可使用自动调节功能或根据环境光线手动调整。

(2) 室内照明:使用柔和的自然光或护眼灯,避免强光直射眼睛或屏幕。良好的照明可减少眼睛的调节压力,在阅读或工作时,可选择均匀光线、无频闪的灯具。

(3) 夜间用眼:夜间使用电子设备时,打开室内灯光,避免黑暗环境导致瞳孔频繁收缩。可在床头或桌旁放小夜灯,提供柔和环境光。

3. 年龄差异:护眼措施因年龄段而异

(1) 儿童与青少年: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易受不良用眼习惯影响,导致视力问题。首先,要采取科学的护眼措施,其次,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视力问题。    

① 学前阶段(0-6岁):每天户外活动3小时以上,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若近距离用眼时,保持50厘米以上的距离,遵循“20-10”法则(每20分钟休息10分钟)。

② 小学阶段(6-12岁):每日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培养正确的读写姿势,保持“一拳(胸前与桌子的距离应约6~7 cm)一尺(与书本应距离33 cm)一寸(握笔的手指与笔尖应距离3.3 cm)”。低年级阅读或写字不超过20分钟,高年级不超过30分钟,电子产品使用遵循“30-40分钟学习后休息10分钟”原则,保证10小时睡眠。

③ 中学阶段(12-18岁):每天至少进行2小时户外活动,牢记“20-20-20”原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要注意看20英尺(6米)外的远处物体20秒钟放松眼睛。每次连续读写尽量不超过40分钟。非学习用途电子产品使用不超过15分钟,初中生保证9小时睡眠,高中生保证8小时睡眠。

(2)成年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容易导致视疲劳和干眼症。建议每工作40-60分钟休息5-10分钟,适当使用人工泪液,但应避免含防腐剂眼药水,保持规律作息。

(3)老年人:建议定期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等,保护眼睛健康。

4. 护眼模式与蓝光滤镜,哪个更有效?

护眼模式通过调整屏幕色温来减少蓝光对眼睛的刺激,但它并不能完全消除蓝光的影响。而蓝光滤镜虽然能过滤部分蓝光,但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仍然会导致眼睛疲劳和干涩。因此,护眼模式和蓝光滤镜只能辅助护眼,关键在于良好用眼习惯和优化用眼环境。

5. 户外活动与减少用眼时间哪个更重要?

护眼不能仅靠减少用眼,户外活动是关键。研究表明,每日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可显著降低近视风险:自然光照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过度增长;开阔视野减少视觉疲劳,动态用眼增强调节能力。单纯减少用眼仅缓解短期疲劳,科学护眼需结合户外活动与合理用眼习惯。

护眼需多管齐下:培养科学用眼习惯、改善用眼环境、保证每日户外活动(儿童与成人均需重视)。同时定期检查视力,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长效维护眼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