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岑川  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25
315

肛瘘是一种常见但常被忽视的肛肠疾病。它是由肛门周围的感染引起的异常通道,通常是由肛周脓肿的破裂形成。肛瘘患者常常面临反复的脓性分泌物、持续的局部不适和反复的感染,但由于症状轻微或持续时间较长,许多人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研究表明,约50%-90%的肛瘘患者曾经历过肛周脓肿,这也提示了肛瘘的发生与脓肿的关系密切。因此,了解肛瘘的症状及早期判断,对于患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肛瘘的病因与危险因素

肛瘘的发生通常与肛门及直肠区域的腺体感染密切相关。以下是肛瘘常见的几大病因与危险因素:

1.肛门腺体感染:肛瘘的最常见病因是肛门附近腺体的感染,尤其是肛周脓肿。脓肿如果没有及时排出或治疗,脓液可能通过肛门周围的软组织向外扩展,形成异常的通道,即肛瘘。

2.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等炎症性肠病(IBD),这些疾病引起的长期肠道炎症会增加肛瘘的风险。克罗恩病患者特别容易形成复杂的肛瘘,且病程更长。

3.外伤与手术后并发症:肛门区域的外伤,或痔疮、肛周脓肿等手术后的并发症,有时也会引起肛瘘。手术过程中对肛门的损伤可能导致愈合不完全,留下瘘管。

4.免疫系统受损:例如患有HIV/AIDS的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肛瘘。此外,其他免疫缺陷疾病也增加了肛瘘的发生率。

肛瘘的症状与临床表现

肛瘘的主要症状通常表现为肛门不适、分泌物排出和反复感染。以下是肛瘘常见的症状表现:

1.持续性或间歇性分泌物:肛瘘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是肛门周围的脓性或血性分泌物。随着瘘管的扩展,分泌物的排放常会伴随有臭味,尤其在排便时或排便后加重。

2.肛门疼痛:患者常会感到肛门区域的持续性疼痛,尤其是在排便时或长时间坐立后,疼痛可能加剧。有时,患者会因疼痛感而避免排便,进一步加重便秘。

3.肛门瘙痒与红肿:慢性肛瘘可导致肛门周围的瘙痒、红肿和不适感,这往往是由于分泌物积聚或感染引起的。局部的炎症反应也可能导致肛门区域的皮肤发红。

4.反复感染与脓肿:肛瘘常伴有反复的感染,尤其是当瘘管出现堵塞或局部卫生不当时,感染症状会加剧。脓肿会周期性形成,若没有及时处理,脓肿可能会自行破裂或需通过手术引流。

5.肛门周围可触及硬结:长期未治疗的肛瘘可能会在肛门周围形成硬结或肿块,患者可以触及到肛门周围的肿块,这常是由于瘘管内炎症加剧、组织纤维化所致。

6.排便困难与肛门排气异常:复杂性肛瘘可能影响排便功能,患者常常出现排便困难,甚至不自主地有肛门排气或漏气的情况。

肛瘘的分类与诊断方法

肛瘘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肛瘘的分类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通常分为简单肛瘘与复杂肛瘘:

简单肛瘘:通常表现为单一的瘘管,较少涉及肛门括约肌。治疗相对较为简单,通常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或引流瘘管即可。

复杂肛瘘:瘘管分支较多,可能穿越肛门括约肌或累及肛管,治疗难度较大,手术方案通常较为复杂,可能需要多次手术干预。

诊断方法:

1.临床检查:医生通过直肠指诊、肛门视诊和询问病史来初步判断肛瘘的存在。通过触诊可感知肛门区域是否有硬结或肿块。

2.影像学检查:

肛门超声:可以帮助评估肛瘘的深度、方向以及是否涉及肛门括约肌的结构。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诊断复杂性肛瘘的金标准,它能够提供肛瘘的精确图像,帮助医生判断瘘管的走向、分支情况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3.内镜检查:对于疑难病例,内镜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或结肠癌,确保准确诊断。

总结与建议

肛瘘作为一种慢性肛肠疾病,常常因症状隐匿或反复发作而被忽视。然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防止病情加重至关重要。如果出现肛门周围的持续性分泌物、反复感染或不明原因的肛门疼痛等症状,应尽早就医并进行检查。通过专业医生的评估与适当的影像学检查,肛瘘能够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复杂化。对于复杂性肛瘘,早期的治疗和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可以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