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满  单位: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0
2651

肠道疾病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其中黏液脓血便、腹胀、高热等症状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信号。肠镜作为诊断肠道疾病的“金标准”,在早期发现和干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科普希望通过强调肠镜的必要性,提升公众对肠道健康的重视。

“黏液脓血便和腹胀高热”可能隐藏哪些疾病

1.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典型类型,特征明显。患者常出现黏液脓血便,由肠道黏膜炎症、溃疡致出血渗出并混合粪便形成;左下腹疼痛常见,程度和频率因人而异;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与普通细菌感染不同。

2.感染性肠炎。特殊菌感染引发的感染性肠炎会导致黏液脓血便和腹胀高热。如艰难梭菌感染,长期用抗生素是诱因,其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致艰难梭菌大量繁殖,约20%-30%长期用抗生素患者可能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黏液脓血便,可伴腹痛、腹泻。细菌性痢疾也有黏液脓血便和发热,由痢疾杆菌引起,是肠道传染病。与艰难梭菌感染不同,它起病急、常有不洁饮食史,粪便培养可发现痢疾杆菌。因此,对有黏液脓血便和发热的患者,需仔细鉴别病因,以进行针对性治疗。

3.肠道肿瘤。长期存在黏液脓血便可能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结直肠癌患者的便血性质通常为暗红色,可与粪便混合,有时还伴有黏液。此外,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这是由于肿瘤消耗身体能量,影响营养吸收。除了上述症状,肠道肿瘤还有其他警示信号:(1)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或排便次数明显增多或减少。(2)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腹部摸到肿块。(3)肠梗阻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4)肠外症状:贫血、体重下降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黏液脓血便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的可能。

为何肠镜是关键检查

1.直接观察黏膜病变:肠镜可清晰显示肠道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息肉或肿瘤等病变,是诊断肠道疾病(如UC、CD、肿瘤等)的“金标准”。

2.活检明确病理性质:通过肠镜取肠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区分炎症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对确诊UC、CD等具有决定性意义。

3.评估病情严重度:肠镜可观察病变范围(如广泛性结肠炎、左半结肠炎等)及严重度(如溃疡深度、是否伴狭窄等),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4.排除其他疾病:通过肠镜可排除肠道结核、阿米巴肠炎等其他引起脓血便的疾病。

肠镜检查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前准备:(1)肠道清洁:需提前服用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确保检查时视野清晰。(2)饮食调整:检查前1~3天进食低渣饮食(如米粥、面条等),避免进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较多的食物。(3)停药告知:若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需提前告知医生,必要时暂停用药。

2.检查过程:(1)体位:患者通常需采取左侧卧位,双腿屈膝,尽量放松身体,这样有助于肠镜顺利插入。(2)麻醉方式:普通和无痛。普通肠镜检查时患者清醒,可能有腹胀和牵拉感,如一位患者描述“感觉肚子里有股气乱窜,还有拉扯感,但能忍受”;无痛肠镜是检查前经静脉注射麻醉药,让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检查,无任何不适。患者应依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配合检查并提高舒适度。(3)检查时间:一般需15~30分钟,具体时间因肠道情况而异。

3.检查后注意事项:(1)饮食恢复:检查后先从流质饮食开始,如喝些米汤、面汤,待肠道适应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粥、软面条),最后恢复正常饮食。(2)异常症状监测:密切关注自身状况,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3)结果解读:正常结果表示肠道黏膜无明显病变;异常结果可能提示炎症、溃疡、息肉或肿瘤等,需进一步咨询医生,制定后续治疗或检查方案。

总结:黏液脓血便持续3年未得到有效诊治,病情逐渐加重,随后出现腹胀和高热等严重症状,这一系列症状的发展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的肠道疾病,需要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肠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尤其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引起的黏液便,治疗上应有耐心,循序渐进,不宜过急;治疗还应彻底,不宜见好就停,以免病情反复,加大治愈难度。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