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胰腺炎患者进入ICU后依然有救治希望,不过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控制、治疗时机等不同因素的影响,生存率也有一定差异。ICU护理干预是保障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关键。
重症胰腺炎及关键影响因素
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极其凶险、可能致命的疾病,在现代医学中,通过ICU全力救治,大部分患者可以被救回来,而决定患者是否可以被救回来的关键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病情严重程度。器官衰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是决定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患者衰竭的器官越多(尤其是呼吸、循环、肾脏衰竭)、持续时间越长,则患者死亡率越高;预后也与患者是否发生胰腺坏死或感染有关,无菌性坏死预后相对较好,一旦坏死组织引发感染,死亡率就会增加;此外,预后还与患者是否发生持续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脓毒性休克有关。
(2)患者的基础情况。通常来说,高龄患者的预后较差;伴有基础病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难度和死亡率都会提高,例如心脏病、慢性肺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肝硬化、肥胖等。临床诊疗经验表明:胆源性胰腺炎的预后通常优于酒精性或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而高脂血症性和自身免疫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则需要采取针对性护理。
(3)是否及时就医和积极治疗。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后,需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重症胰腺炎中ICU护理的真相
重症胰腺炎患者进入ICU则意味着患者病情危重,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为患者提供严密监护和最高级别的生命支持。
(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早期预警。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做好持续的心电监护;做好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比如中心静脉压、动脉压监测,精准评估循环状态和指导液体复苏;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模式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患者的尿量,尿量是评估患者肾功能的关键指标,同时监测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与此同时,还要每日测量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风险。
(2)给予器官功能支持,替代衰竭器官的功能。首先是呼吸支持,这是ICU最常见的支持方式,包括从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到有创机械通气,目标是保证患者机体氧气供应、排除二氧化碳,让肺部得到休息。其次是循环支持:积极的液体复苏非常关键,需要尽早干预,但后期需谨慎避免液体过负荷,因此液体复苏需要在严密监测下操作;同时给予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来维持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灌注。最后是肾脏支持:当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时,甚至需要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CRRT不仅可以清除毒素和多余水分,还可以帮助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甚至清除部分炎症介质,对控制SIRS/脓毒症有重要作用。
(3)控制感染,避免病情加重。首先是抗感染治疗。若怀疑或确诊患者发生组织感染,则需要采取强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并根据炎症消退情况及时调整用药类型和用药方案。其次是源头管理。对于明确的感染组织,可通过微创穿刺引流(PCD)或内镜下清创(DEN),必要时实施手术清创来清除感染病灶,从而避免重症胰腺炎病情恶化。最后是积极清除炎症介质,通过CRRT、血浆置换等方法可有效清除机体内的炎症因子。
(4)营养支持,是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生命保障。首先,为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在肠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尽早通过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也就是在患者入院后24~72h内实施营养支持。尽早进行营养干预是治疗的关键,能够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避免发生感染,以保障患者预后。其次是肠外营养。若肠内营养支持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或有使用禁忌,则应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与蛋白质,这可提高身体免疫力,对预防感染、控制代谢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5)重视疼痛管理。重症胰腺炎患者会伴有严重的腹痛,因此ICU护理中会采用阿片类强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对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进行适度的镇痛镇静,以减少人机对抗和应激反应,并避免因过度镇静导致脱机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