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金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洪塘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29
166

产后漏尿是很多新妈妈会遇到的问题,却常因尴尬而被忽视。不少人觉得这是生育后的“必经阶段”,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产后漏尿并非正常现象,而是盆底肌损伤发出的信号。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从偶尔漏尿发展为长期困扰。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产后漏尿,本文将详解产后漏尿的原因、危害及改善方法,帮助新妈妈们科学应对。

产后漏尿不是“正常事”产后漏尿在医学上称为“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咳嗽、大笑、抱孩子或快走时,尿液不受控制地漏出。这并非生育后的自然结果,而是盆底肌受损或松弛导致的。女性盆底肌像一张“吊网”,托住膀胱、子宫、直肠等器官。孕期子宫增大压迫盆底,分娩时盆底肌过度拉伸甚至撕裂,这张“网”的弹性和支撑力就会下降。当腹压突然增加时,膀胱失去足够支撑,尿液就容易漏出。顺产和剖宫产妈妈都可能出现漏尿,顺产因盆底肌受牵拉更明显,发生率稍高,但剖宫产并非绝对幸免——孕期子宫的长期压迫已对盆底造成影响。无论哪种分娩方式,漏尿都需重视,别等它变成“老毛病”。

漏尿的危害不止尴尬漏尿带来的不只是生活不便,长期忽视还会引发连锁问题。心理上,很多妈妈因担心漏尿不敢出门、回避社交,甚至出现焦虑、自卑情绪,影响产后心理恢复。生理上,频繁漏尿会导致会阴部潮湿,增加尿路感染、外阴炎的风险,出现尿频、尿急、私处瘙痒等不适。更需注意的是,若产后半年内未改善,随着年龄增长,症状可能加重,甚至出现子宫脱垂、膀胱膨出,那时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因此,产后漏尿越早干预,恢复效果越好。

从“凯格尔运动”练起修复盆底肌,最方便有效的方法是凯格尔运动,也就是盆底肌收缩训练。但是,凯格尔训练并非适合所有人,存在个体差异,建议到医院进行盆底肌评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经评估适合后方可进行。在训练的过程中,很多妈妈的方式不对,关键在找对发力点和掌握节奏。先找准盆底肌:排尿时突然中断尿流,此时收缩的肌肉就是盆底肌。平时可在平躺时尝试,避免用肚子、大腿或臀部发力。正确做法:收缩盆底肌5秒,放松3秒,每次做10-15组,每天3次。刚开始若坚持不了5秒,可从2-3秒开始,循序渐进。注意呼吸平稳,别憋气。产后42天复查后即可开始练习,坚持3个月以上可见效果。练的时候可以定个小闹钟,比如早餐后、午休前、睡前各一次,养成习惯更容易坚持。

生活细节帮你“加分”除了专项训练,生活中的一些调整也能辅助改善漏尿。控制体重很重要,产后过度增重会增加盆底肌负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减重,避免快速节食。少憋尿,有尿意时及时排尿,长期憋尿会让膀胱过度充盈,削弱盆底肌的收缩力。咳嗽、打喷嚏时提前“预防”:感觉要咳嗽时,先收缩盆底肌,像憋尿一样保持收缩,能减少漏尿发生。还可以试试生物反馈治疗,在医院通过仪器监测盆底肌收缩情况,帮你找到正确发力感,尤其适合不知道怎么用力的妈妈。条件允许的话,配合电刺激治疗,能唤醒松弛的肌肉,效果更快。

这些情况别硬扛多数产后漏尿通过运动和调理能改善,但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看妇科或盆底康复科:漏尿频繁,每天需要用护垫,影响正常生活;产后半年以上,症状没有丝毫好转;同时伴随下坠感,感觉阴道有东西脱出;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可能合并尿路感染。医生会通过盆底肌力评估、超声检查等判断损伤程度,必要时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千万别因不好意思拖延,早治疗才能早摆脱困扰。

产后漏尿是身体发出的“修复信号”,不是生育的“后遗症”。新妈妈们既要正视它,也不必过度焦虑。从产后42天开始,坚持凯格尔运动,配合生活调理,多数人能在3-6个月恢复。记住,照顾宝宝的同时,也别忘了关注自己的身体——你健康舒适,才能更好地拥抱新生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