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婕  单位:遂宁市中心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4
1610

张阿姨体检时发现血压高、血糖超标,尿里还有微量蛋白。医生说,这不是三个孤立的病,而是“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简称CKM综合征)。这种“一损俱损”的健康危机,正悄悄盯上越来越多人。

什么是CKM综合征

简单说,它是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系统的“恶性循环”:代谢出问题(如2型糖尿病、腹型肥胖)会直接损伤肾脏滤过功能和血管内皮;肾功能下降后,水钠代谢失衡会加重高血压和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不全;而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反过来会进一步增加代谢调节和肾脏的工作压力。三者像“铁三角”,一个出问题,另外两个很快受牵连。临床数据显示,我国约1.4亿人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病中的两种及以上问题,他们发生心梗、中风或肾衰竭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5倍,且病情进展速度更快,治疗难度也更大。

三个系统为何关联紧密

代谢是“源头”:代谢紊乱(如肥胖、糖尿病)会让血液中“垃圾”(过量血糖、血脂)增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同时增加肾脏滤过负担。已有研究证实,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3倍,糖尿病患者肾衰竭概率是普通人的17倍。

肾脏是“调节中枢”:肾脏通过滤过代谢废物、分泌肾素调节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功能,深度参与心血管和代谢调节。一旦肾功能受损,体内钠水潴留会加重心脏负荷,尿毒症毒素则会加速血管硬化,形成“肾病-高血压-心脏病”的恶性循环。

心血管是“灌注基础”:心脏泵血功能和血管弹性直接影响肾脏供血,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或高血压引发肾小动脉硬化时,肾脏会因灌注不足进一步受损,而肾功能下降又会反作用于心血管系统,陷入“缺血-受损-更缺血”恶性循环。

身体发出的“早期警报”

CKM综合征早期症状隐蔽,但有以下这些信号需要高度警惕:

不明原因的持续性乏力,休息后无明显缓解;

血压波动明显,单药降压效果不佳;

尿液出现持续性泡沫;

夜间排尿次数超过2次,尤其合并高血压时;

空腹血糖在6.1-7.0mmol/L,或餐后血糖偏高。

这些信号单独出现像“小毛病”,易被忽视,但组合在一起可能是早期预警。

打破“恶性循环”的5个关键

管好“嘴”:添加糖每天不超25克(约6茶匙);盐不超5克(约一啤酒瓶盖),避免隐形盐(如腌制品、加工肉);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蛋白质总量,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摄入,其富含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改善代谢、保护血管。

迈开“腿”:每周至少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骑车等),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压、减轻肾脏滤过负担,但已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者,需在医生评估后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盯紧“指标”:25岁以上肥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者,每年查血糖、血脂、血压;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发现指标异常时,需由医生评估三个系统的相互影响,制定综合干预方案。

控好“基础病”:高血压患者需坚持规律用药,避免擅自停药导致血压波动,合并肾病可能需联合用药;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糖化血红蛋白(<7%),还需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2.6mmol/L),因其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密切相关。

减点“重”:腰围超标(男≥90cm,女≥85cm)者风险翻倍。减重5%-10%,血压、血糖、肾功能指标会明显改善,建议通过饮食和运动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减重。

别“三角崩塌”才重视

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系统是支撑健康的“三角架”,任一“角”受损都会导致整体失衡。CKM综合征可怕之处在于早期“悄无声息”,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如心肌梗死、尿毒症),往往已进入不可逆阶段。

但只要做到早期筛查、科学干预,就能有效阻断其进展。关注身体发出的各个“微小信号”,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监测,才能真正守护好这一“健康铁三角”。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