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清静  单位:泸州市古蔺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0
1767

重症患者通常指因疾病或外伤导致重要器官功能严重受损,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在重症监护环境下接受持续密切观察和治疗的患者。危险期是指患者病情最为危急,生命体征波动大,器官功能极度不稳定的阶段。此阶段患者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若护理不当,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风险,是保障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的关键。

危险期重症患者的监测与生命体征管理

动态监测生命体征: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常常发生快速且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预示着病情的进展或恶化。通过连续心电监护,可以实时观察心脏节律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等危急情况。血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帮助判断患者的氧合状态,预防低氧血症带来的多器官损害。血压和呼吸频率的动态变化反映循环和呼吸功能状况。多参数监测不仅帮助护士及时捕捉异常,还能结合监测数据与临床症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如qSOFA和SAPS II,是依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科学算法量化疾病严重程度的工具。qSOFA评分重点观察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和血压,适合快速筛查感染导致的脓毒症风险;SAPS II则综合多项生理指标和实验室数据,准确预测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这些评分系统为护士提供了客观的判断依据,有助于及时识别病情恶化的患者,实现分级护理和优先处理,避免因疏忽延误最佳救治时机。

严格液体管理:重症患者常因病理状态导致体液分布异常,液体管理尤为重要。中央静脉压(CVP)反映血容量及右心功能状况,是液体管理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尿量,护士能了解肾功能及液体排泄情况,防止液体潴留。血清电解质变化提示体内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调整。护理人员根据这些参数,合理制定液体输入速度和种类,避免因液体过多导致肺水肿或组织肿胀,也防止液体不足造成循环衰竭,确保患者液体状态的动态平衡和稳定。

关键器官支持与并发症防控

呼吸支持与气道管理:重症患者因呼吸衰竭常需依赖机械通气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护理人员必须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堵塞。气管插管患者应定期进行吸痰操作,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细菌滋生。护理过程中还需严格控制呼吸机参数,避免气压过高导致肺组织损伤。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是重点,护理人员需保持口腔清洁,做好管路无菌操作,减少细菌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呼吸功能的稳定和有效支持。

循环功能维护:循环功能的稳定对于重症患者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持续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发现循环衰竭的征兆。合理使用升压药物,维持有效循环灌注,确保重要器官血液供应充足。同时,心电图监护帮助发现心律失常,预防心脏骤停等急性事件。护理还需关注血液流变学,预防血栓形成,通过早期活动和药物干预减少并发症,促进循环系统功能稳定。

感染防控与多器官保护:重症患者因病情复杂及长期留置导管,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院内感染。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规范导管置换和维护流程,防止细菌入侵。定期监测感染指标,配合抗感染治疗,阻断感染传播途径。早期营养支持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力和修复组织功能至关重要。多器官保护措施包括监控肝肾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器官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整体康复。

结语

重症患者危险期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涉及生命体征的动态监测、科学的早期预警和精准的液体管理,以及呼吸、循环等关键器官的支持和严密的感染防控。只有通过多方位、精细化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防范并发症,促进患者器官功能的稳定与恢复。护理人员需持续提升专业技能,严格执行护理规范,确保每一环节安全无误,从而帮助重症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提高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