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琴  单位:资阳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5
1305

疼痛是生活中常见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然而,中医特色疗法提供了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止痛方式。本文将从中医对疼痛的核心认知、核心“针”功夫、辅助疗法、注意事项及日常预防五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中医对疼痛的核心认知

中医将疼痛理解为两大核心:

不通则痛:外感风寒湿邪、跌打损伤或情绪郁结导致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常见于急性扭伤、关节炎等。

不荣则痛: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使组织失于濡养,如老年人腰背痛、产后酸痛,多因气血不足导致经络失养。

中医疗法注重“标本兼治”,不仅迅速缓解症状,还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恢复人体自我平衡。

精准止痛的四大疗法

针灸:通经调气的“速效针”

原理:以毫针刺激特定穴位,激发经气,调节神经系统释放内啡肽(天然镇痛物质),改善局部微循环。

适用范围:急性头痛(如针刺太阳、风池穴)、颈肩腰腿痛(如腰椎间盘突出取肾俞、委中穴)、术后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

优势:急性疼痛常“针入痛减”,慢性疼痛经3-5次治疗可逐步改善,痛感轻微(针径仅0.25-0.3毫米,多为酸胀感)。

腕踝针:浅刺止痛的“便捷针”

特点:仅在腕、踝部特定皮下点行浅刺,无痛苦、起效快(多数10-30分钟见效)、操作简便,无需深入肌肉。

适用范围:急性扭伤、骨折后痛、换药痛、慢性腰腿痛等,尤其适合怕针或需快速止痛的患者。

皮内埋针:长效刺激的“持续针”

优势:将细小针具固定于穴位皮内,通过24-72小时持续刺激,维持经络疏通效果,作用持久(避免每日针刺)、不影响日常活动,适合慢性疼痛。

适用范围:癌痛、痛经、神经痛、术后恢复期疼痛等需长期调理的病症。

磁圆梅针:磁疗结合的“叩刺针”

原理:融合传统梅花针叩刺与现代磁疗,通过叩击皮肤激发经气,磁效促进气血循环。

擅长领域:寒湿型腰腿痛、下肢酸沉(如长期站立或井下作业者)、肌肉劳损,10-15天为一疗程,可显著改善局部循环。

辅助特色疗法

艾灸:温通散寒的“热力疗法”

原理:以艾草燃烧的温热刺激穴位,驱散寒湿、活血通络。

适用场景:风寒性关节痛(如膝关节炎遇冷加重)、痛经(艾灸关元、三阴交)、术后腹胀痛,常与针灸配合增强疗效。

注意:皮肤敏感者需控制距离(3-5厘米),避免烫伤。

推拿与穴位贴敷

推拿:通过按揉、拿捏等手法放松紧张肌肉,疏通局部经络。适合落枕、腰肌劳损等“肌紧张性疼痛”,居家可轻按“阿是穴”(压痛点)缓解不适。

穴位贴敷:将中药膏剂(如生姜、艾叶粉)贴于痛点或穴位,通过皮肤渗透持续起效。适合怕针者或慢性疼痛(如关节炎、慢性胃炎痛)。

关键注意事项

选对机构:疗法应由持证专业人员操作,避免非正规场所。

辨证施治:热性疼痛适合针灸,寒性疼痛优先艾灸,勿盲目选择。

及时就医:突发剧烈疼痛可能是急症,先排查病因再采用中医疗法。

术后养护:针灸后避风寒、不立即洗澡;艾灸后喝温水,防寒湿入侵。

中医“护痛”小技巧

久坐族:每小时按揉风池穴(缓解颈痛)、委中穴(预防腰痛)。

女性痛经:经前3天艾灸三阴交,平日避免生冷饮食。

老年人:每日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强气血、防酸痛。

结语

总之,中医特色疗法以“简、便、验、廉”为优势,既不依赖药物(避免副作用),又能从根源调治。面对疼痛,不必硬扛——选对“针”功夫,让身体回归“通则不痛”的平衡状态。记住:专业操作是前提,及时干预是关键,健康生活才是“无痛”根本。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