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萍  单位: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7-02
5

怀孕本该是甜蜜的期待,但当血糖仪上的数字开始失控,许多准妈妈会陷入焦虑:医生建议用药控制血糖,可胰岛素要打针,二甲双胍是药片,到底该怎么选?这两种药会不会影响宝宝?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与胎盘分泌的激素拮抗胰岛素作用密切相关。随着孕周增加,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水平升高,导致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为维持血糖稳态,胰腺β细胞需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当胰岛素分泌量无法满足机体需求时,即可出现糖代谢紊乱。

药物治疗的启动时机

在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后,应首先实施医学营养治疗与运动干预。医学营养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的摄入比例,控制总能量摄入。运动干预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若经1-2周干预后,空腹血糖持续≥5.3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则需启动药物治疗。

胰岛素治疗的应用特点

根据我国《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及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的推荐,胰岛素被明确列为妊娠期高血糖治疗的首选药物,其药物选择涵盖超短效、短效、中效及长效胰岛素等多个类型,其中已获批临床应用的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因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降低餐后高血糖效果显著且低血糖风险低等特性,成为控制餐后血糖波动的优选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的血糖波动特征制定个体化胰岛素治疗方案,通过动态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结合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进行剂量调整,以实现精准化血糖管理。

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需依据血糖控制的靶目标,并结合孕妇体重,遵循每2-4U胰岛素可降低1mmol/L血糖的原则进行。同时要注意,首次添加胰岛素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应用胰岛素的孕妇在运动时也需格外留意,防止因运动引发低血糖。

二甲双胍治疗的应用考量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作用。作为口服降糖药物,其用药便利性优于胰岛素。然而,二甲双胍可通过胎盘屏障,胎儿药物暴露问题需引起重视。现有研究显示,妊娠期使用二甲双胍未增加胎儿畸形发生率,但长期安全性数据仍有限。

二甲双胍的适用人群包括:胰岛素抵抗明显、需较大剂量胰岛素方能控制血糖者;存在胰岛素使用禁忌证或依从性较差者。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警惕乳酸酸中毒等罕见不良反应。

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

药物选择需综合评估以下因素:

血糖波动特征: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者,基础胰岛素治疗更具优势;餐后血糖显著升高者,可考虑二甲双胍或餐时胰岛素。

患者依从性:对注射治疗存在心理抵触者,可优先尝试二甲双胍,但需充分告知药物相关风险。

并发症风险:合并酮症倾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胰岛素治疗更为安全。

医疗资源可及性:在缺乏血糖自我监测条件的地区,胰岛素剂量调整可能受限。

治疗期间的管理要点

血糖监测:建议采用毛细血管血糖监测,频率根据治疗方案调整。使用胰岛素者,需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二甲双胍者,可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剂量调整:胰岛素剂量调整应遵循“小剂量起始、逐步加量”原则,每次调整幅度不宜超过原剂量的20%。

并发症预防:定期进行尿酮体检测,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加强胎儿监护,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停药时机:分娩后胰岛素需求量急剧下降,需及时减量以避免低血糖。二甲双胍可在产后即刻停用。

产后管理建议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需进行长期随访。产后6-12周应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糖代谢状态。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同时,倡导母乳喂养,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可降低母体远期糖尿病发生风险。

在制定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方案时,应遵循“安全、有效、个体化”原则。胰岛素与二甲双胍各有其临床定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治疗依从性,最终实现改善母婴结局的治疗目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
2025-03-28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02
来源:上海市白茅岭...
2025-07-04
来源:成都市金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