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从涛  单位:达州市宣汉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366

骨折手术只是康复之路的起点,真正决定恢复速度与质量的,是术后的科学护理与系统康复。合理的护理不仅能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还能有效促进骨骼愈合、恢复肢体功能。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骨折术后的护理要点,帮助患者更科学地走好康复每一步。

伤口护理与感染预防

骨折术后最直接的护理重点是手术切口的管理。术后伤口处可能会出现红肿、渗液等反应,这是正常的愈合过程的一部分,但需警惕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或患者本人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接触水源或被污染物覆盖。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有无异常分泌物、恶臭或红肿扩散等感染征兆。如有发热、剧烈疼痛或伤口化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此外,术后初期不应随意揭开敷料或搔抓切口,防止破坏新生组织。严格遵守医生规定的抗生素使用方案,也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疼痛管理与舒适护理

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有效的疼痛管理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还能促进早期活动,降低并发症风险。护理中应关注患者的主诉,使用视觉类比评分(VAS)等工具评估疼痛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协助医生调整镇痛药物使用,如口服镇痛药或静脉给药。在药物之外,也可通过冷敷、调整体位、心理安慰等方式缓解不适感。合理使用枕头或支架支撑患肢,减少牵拉疼痛,也属舒适护理的重要内容。患者家属应了解疼痛本身对恢复不利的影响,鼓励患者如实表达不适,积极配合缓解措施。

患肢保护与功能支撑

术后患肢需严加保护,避免外力冲击、剧烈活动或负重过早,这样才能确保骨折断端稳定愈合。在术后初期,使用夹板、石膏、护具或外固定架进行机械支撑是常见措施,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这些装置是否松动、移位或压迫皮肤。保持患肢在合适位置,尽量抬高患肢以减少肿胀,防止血液淤积。同时还需关注患肢远端的血运、感觉和活动功能,警惕肢体发凉、麻木、苍白等症状。如出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避免肢体缺血或神经压迫等严重后果。在医生允许后,逐步恢复活动功能才是科学康复的路径。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或患肢制动状态下,患者容易出现下肢血流缓慢、凝血倾向增强等问题,从而诱发深静脉血栓(DVT)。为预防血栓形成,护理应从术后早期介入。常规方法包括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主动或被动的四肢活动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使用弹力袜或间歇性气压泵设备也能起到良好预防效果。部分高风险患者还需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护理中应关注患者有无小腿肿胀、压痛、皮肤变色等异常表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避免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

术后功能锻炼是恢复的核心环节,但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原则。在医师评估下,患者应在恰当时机启动康复计划,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和负重训练。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实施动作,防止过度用力或姿势不当导致二次损伤。功能锻炼通常从患肢邻近部位的被动活动开始,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最后再到全负重步行。对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应加强床上运动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支持也很关键,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积极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恢复信心。

饮食调理与营养支持

良好的营养是骨骼愈合的重要基础。术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注重高蛋白、高钙、富含维生素C和D的食物摄入,以促进骨细胞新生和胶原合成。护理人员可协助制定科学的食谱,引导患者多食用牛奶、豆制品、深色蔬菜、瘦肉、坚果等营养丰富的食材,避免挑食、偏食。对于食欲较差或存在消化问题的患者,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软食形式,必要时给予营养补剂。还应限制烟酒摄入,因为吸烟会降低骨密度,酒精则干扰钙吸收,均不利于骨折恢复。通过营养干预为骨骼修复提供持续的物质保障,是全面康复不可忽视的一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