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半夜起来拉肚子没有止泻药吃时,当小孩发烧需要紧急退烧药时,当不小心摔伤需要消毒创面时,一个准备充分的家庭药箱都能派上大用场。它就像家庭健康的“小卫士”,在关键时刻及时缓解症状,为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但很多家庭都对家庭药箱该怎么备药存在疑惑,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怎么储备药箱的科学方法。
一、家庭药箱备药的关键原则
(一)个性化按需备药
不同家庭有不同体质人群,且不同家庭成员健康不一,因此应按需备药。例如,有过敏体质的家庭,可以准备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物;有儿童的家庭,则准备儿童专用剂型,像布洛芬混悬滴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同时可增加一些季节性药品,如夏季准备藿香正气水防中暑,冬季增加止咳糖浆、感冒颗粒抵御呼吸道疾病。老人慢性病的药品则单独存放。
(二)精简且有效
家庭药箱应该精简有效,不应盲目追求够量够多的安全感。针对每种常见的病症选择一两种安全有效非处方药物(OTC)。如治疗腹泻药准备蒙脱石散和黄连素,治疗退烧药准备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应避免药品堆积,分类存放药品。
(三)定期检查,合理存放
(1)药品具有效期性。应定期检查药箱,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及时清理过期、变色、变味、结块的药品,避免误用带来健康风险。清理后,根据家庭实际需求及时补充药品,确保药箱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2)药品具有温湿度要求,一般药品储存温度在10℃-30℃。阴凉处指不超过20℃,凉暗处是指避光且不超过20℃,冷处是指2℃-10℃。如胰岛素等生物制剂通常需冷藏保存。湿度一般应控制在35%-75%,过于潮湿的环境可能使药品潮解、发霉,过于干燥则可能使药品开裂。
(3)内服药和外用药分开存放。有的外用药药盒外观类似内服药,如高锰酸钾消毒片,容易让人误服,导致胃部疼痛、烧心等症状。中草药和其他药品要分开存放,有的中草药具有一定挥发性,应放在密闭的容器内,以此来保证药性。另有的中草药含有淀粉类,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时间长了容易生虫。
(四)确保安全可靠
优先选择非处方药(OTC),这类药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消费者可根据说明书自行判断和使用。购买药品时,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如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实体药店、医院药房,或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线上平台。同时,仔细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避免购买到受潮、破损或标签模糊的药品。
二、家庭药箱备药分类
(1)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当体温超过38.5℃时,我们可以选择用退烧药紧急退热。儿童用的退烧药对于大于3个月龄以上的患儿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泰诺林),大于6个月以上的患儿可选布洛芬混悬滴剂(美林)。剂量不应超过推荐剂量,不应与含有此类药的复方制剂合用,以避免重复用药。超过使用剂量,会增加不良反应。
(2)消化系统类
1. 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蠕动,有效缓解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适用于胃动力不足引起的胃部不适。
2. 铝碳酸镁咀嚼片:能迅速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常用于缓解胃痛、烧心、反酸等症状,是胃部不适时的应急良药。
(3)止泻药:
1.蒙脱石散: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
2.口服补液盐:可以补充腹泻丢失的水分及重要盐分,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应间断、多次、少量饮用。
3.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腹泻,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
(4)感冒止咳类
1.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适用于风寒感冒,症状表现为怕冷、发热轻、流清涕、头痛等。
2. 银翘解毒片:针对风热感冒,可缓解发热重、咽干口燥、流黄涕等症状,帮助减轻感冒不适。
3. 肺力咳合剂:对于感冒后咳嗽不止、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的情况,能起到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成人和儿童均可使用。
(5)抗过敏药:地氯雷他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片。但需注意的是抗过敏药有嗜睡、疲乏副作用,高空作业或机械操作者禁用。
(6)外用药类
1. 碘伏:温和无刺激的皮肤消毒剂,适用于擦伤、割伤、烧伤等伤口的消毒处理,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预防伤口感染。
2. 湿润烧伤膏:对于轻度烧烫伤,可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疤痕形成,是家庭应对烧烫伤的必备药品。
3. 云南白药膏: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疼痛,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良好疗效。
(7)其他必备物品
1. 体温计:建议配备电子体温计或红外线体温计,测量方便快捷,能及时掌握家人的体温变化。
2. 医用胶布、纱布:用于包扎伤口,固定敷料,在处理外伤时不可或缺。
3. 冰袋:可用于外伤后的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也可在发热时辅助降温。
家庭药箱,有备无患!谨记:安全用药是关键。有任何疑问或紧急情况,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