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蕙娇  单位: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  发布时间:2025-10-15
354

在临床诊疗和健康体检中,空腹采血是一项基础又关键的检查环节,其结果准确性直接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与健康状况的评估。但是多数人对“空腹”的理解存在误区,如过度饥饿、刻意停药、忽略饮水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偏差,甚至延误诊疗。

什么是空腹抽血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WS/T661-2020《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空腹要求至少禁食8h,以12h~14h为宜,但不宜超过16h,宜安排在上午7:00~9:00采血。注意必须是前一天的晚餐后禁食8小时才算是空腹,在抽血的前一天,晚饭应保持正常清淡饮食,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空腹”也并不是不能服用药物,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一般情况下,检查前不需要特殊停药。

为什么要空腹抽血

大部分检验检测项目参考范围是基于空腹抽血结果统计出来的,非空腹抽血检验结果与参考区间缺乏可比性。

清晨情绪比较稳定、运动较少,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所得结果更能真实地反映机体的生理状态。

目前很多检验项目多是使用比色法、比浊法等分析方法,部分人进食后尤其是高脂饮食后,血液会呈乳糜状,对一些检测方法有严重干扰。

患者的准备在分析前质量保证中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影响检验结果的分析前因素在患者准备环节中多且复杂。

哪些化验必须空腹

空腹糖代谢: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很多食物里都含有糖,吃了会导致血糖升高,胰岛素和C肽异常。

血脂(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食物是影响血脂化验结果的重要因素。进食后,食物中的脂肪经过小肠进入血液,会使甘油三酯等明显升高。如果吃的是油腻食物的话,血液还有可能呈乳糜样,会对检验结果造成极大的干扰。

肝功能:检查中反映肝代谢的转氨酶及反映蛋白质代谢的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等指标受饮食影响较大,需空腹抽血,才能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肾功能包含了尿素氮、肌酐和尿酸等。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均可引起血尿素氮、肌酐及尿酸的增高,建议空腹。

血液流变(血黏度)主要检测血液的黏度状态,判断血管内血流循环状态。饮食后血糖血脂升高,会影响血流变的检测结果,因此需要空腹。

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等),其中骨吸收标志物受食物影响较大。

空腹常见误区

误区1:空腹=不吃饭?

正解:采血前应至少禁食8小时,以12~14小时为宜,并禁饮含糖饮料及其他有热量的食物,以排除饮食对血液成分的干扰,确保检测结果反映人体基础生理状态。

误区2:空腹=完全不能喝水?

正解:可少量喝白开水(不超过100ml),不影响检测结果;但含糖、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可乐、奶茶)会干扰血糖、血脂,绝对禁止。例如牛奶中的脂肪会导致甘油三酯升高,咖啡中的咖啡因可能影响皮质醇水平。

误区3:空腹时间越长越好?

正解:超过16小时的“超空腹”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反而影响结果真实性。长时间饥饿会导致身体启动“代偿机制”:一方面,肝脏分解糖原释放葡萄糖,可能使空腹血糖偏低(尤其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另一方面,蛋白质分解增加会导致尿素氮升高,干扰肾功能判断。

误区4:所有抽血项目都要空腹?

正解:不是所有检验采血项目都需要空腹,如血常规主要是对血液中的各类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进行计数和分类统计。进食不会影响这些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因此无需空腹检查。还有凝血功能、血型、乙肝五项、传染性疾病检测、核酸检测、肿瘤标志物等项目,饮食对结果影响极小,无需空腹,可随时采血。

误区5:采血前停药?

正解:部分慢性病患者担心药物影响结果,但多数常用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对空腹采血指标(如血糖、血脂)影响极小,且停药可能导致血压、血糖波动,反而危害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