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风(脑卒中)作为高发的致残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常遗留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后遗症,给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不过,中医在中风康复领域积累了数千年的实践经验,通过辨证施治的康复护理方法,能帮助患者循序渐进恢复功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风康复的中医护理理念、实用方法及相关建议。
中医眼中的中风康复原理
中医将中风称为 “卒中”“偏枯”,认为其发病多因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再加上饮食不节、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诱因,导致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出血,进而引发功能障碍。中风康复的核心在于 “通经络、调气血、补肝肾、强筋骨”,通过恢复气血正常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各项功能恢复。
中风后遗症的本质是 “本虚标实”。“本虚” 主要体现为气虚、血虚、肝肾亏虚;“标实” 则表现为血瘀、痰浊、经络阻滞。因此,中医康复护理强调辨证施护,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和症状制定个性化方案,比如气虚血瘀型患者重点益气活血,痰浊阻络型患者侧重化痰通络,注重从整体上调理身体。
常用中医康复护理方法
中医康复护理方法丰富多样,可根据患者情况灵活选用: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常用百会、风池等穴位,肢体瘫痪选肩髃、曲池等,语言障碍刺廉泉等。每周 3-5 次,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推拿按摩:适合肢体活动受限、肌肉萎缩患者。采用推、拿、按等手法,从肢体近端向远端按摩关节和肌肉,每次 15-20 分钟,每天 1-2 次,家属可学习后居家操作。
中药调理:依证型用药,气虚血瘀用补阳还五汤,肝肾亏虚选地黄饮子。也可采用中药外洗熏蒸,如用红花、艾叶等煎水熏洗瘫痪肢体,每次 20-30 分钟,改善血液循环。
气功导引:八段锦、太极拳等轻柔功法能调节气息、增强体质,结合关节活动、平衡训练等现代康复法,可提升康复效果。
不同康复阶段的护理重点
中风康复分三个阶段,各阶段护理重点不同:
急性期(1-2 周):病情不稳定,重点预防并发症。采用温和针灸促醒,选人中、内关等穴位;进行肢体被动活动,以防关节僵硬。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山药粥、小米粥。
恢复期(2 周至 6 个月):黄金康复期,重点恢复肢体和语言功能。增加针灸推拿的强度和频率,配合中药调理,加强主动和被动训练。语言障碍者需发音练习配合针灸,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后遗症期(6 个月后):功能恢复减慢,重点是巩固效果、防止退化。持续针灸推拿和肢体训练,鼓励患者散步、做简单家务,通过饮食和情志调节改善整体状况。
日常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日常护理对康复至关重要
饮食调理:清淡均衡,多吃蔬果、杂粮、优质蛋白。依分型调整,气虚血瘀者食红枣等益气食物,肝肾亏虚者用黑芝麻等滋补,忌食辛辣、油腻、过咸的食物,戒烟限酒。
情绪调节:不良情绪会影响康复,家属要多关心、多鼓励,患者可通过听音乐等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生活起居:营造良好环境,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长期卧床者每 2 小时翻身以预防压疮和肺炎,保持皮肤清洁,活动时注意安全以防跌倒。中风康复虽漫长,但坚持科学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法,多数患者的功能能够逐步恢复。患者和家属要了解康复规律,掌握基本方法,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方案,保持耐心和信心,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中医康复会为你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