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小霞  单位:彭州市人民医院 消毒供应室  发布时间:2025-07-09
349

在医院这个守护生命的重要场所里,消毒供应中心宛如一位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让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在这里实现从污染到无菌的“重生”,为医疗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回收:污染器械的“归程”

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常常沾染着血液、分泌物等污染物,成为致病微生物的 “温床”。工作人员需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和双层手套,驾驶专用密闭回收车穿梭于各个科室。他们会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仔细核对器械的种类、数量与污染情况。曾有工作人员在回收腹腔镜器械时,敏锐发现镜头残留组织碎屑,若未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后续消毒效果。

分类:精准处理的“前奏”

器械被转运至去污区后,分类工作随即展开。工作人员依据器械的材质、结构、功能及污染程度,对其进行细致划分。比如在处理骨科手术器械时,大型金属器械与精密部件会被严格区分开来。对高度污染器械进行特殊标记,优先处理,同时检查器械的初步损坏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清洗:深度清洁的“洗礼”

清洗分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像支气管镜这类结构复杂的器械,需要工作人员用软质毛刷配合多酶清洗剂,进行细致刷洗,同时借助高压水枪和超声清洗机处理管腔。而自动清洗消毒机则适用于结构简单的器械,通过预洗、主洗、漂洗等多道程序,利用高温高压水流与清洗剂完成清洗,终末漂洗使用纯化水,确保无清洗剂残留。

消毒:杀灭病菌的“战役”

热力消毒中,压力蒸汽灭菌最为常用。下排气式灭菌器需在121℃维持20~30分钟,预真空式在132~134℃仅需4~10分钟。对于电子内镜等不耐高温器械,会采用低温灭菌方式。例如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通过激发产生等离子体,破坏微生物结构;环氧乙烷灭菌后,则需经过长时间通风解析。消毒过程中,通过化学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剂严格监测效果。

检查保养:性能维护的“体检”

消毒后的器械会在带光源放大镜下接受全面检查,工作人员仔细查看表面、关节等部位,用专用测试纸检测剪刀刃口锋利度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更换。同时,为金属器械涂抹防锈润滑剂,检查绝缘器械的绝缘层,并建立详细的器械档案,记录使用情况。

包装:无菌保障的“防护盾”

检查合格的器械进入包装环节。工作人员会选用具有透气性和阻菌性的无纺布等材料进行包装。单一器械常用纸塑袋,并清晰标注器械名称、灭菌日期等信息;成套器械则使用无纺布或硬质容器,按规定顺序摆放,确保蒸汽能够充分穿透,且全程遵循无菌操作。

灭菌:终极净化的“蜕变”

包装后的器械迎来灭菌环节,这是确保器械达到绝对无菌状态的关键。灭菌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参数,并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灭菌完成后,对灭菌器内空气进行采样检测,同时对每批器械进行生物监测,只有生物指示剂培养阴性且各项指标合格,器械才能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储存与发放:“重生”器械的“新征程”

无菌物品存放区对温湿度进行严格控制,器械按类别、日期有序存放,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当临床科室提出需求时,工作人员会仔细核对申请单,认真检查器械包装与有效期,确认无误后发放。这些完成“重生”的器械,将重新回到医护人员手中,继续投入到守护患者健康的“新征程”中。

消毒供应中心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工作人员需长时间坚守在充满消毒液气味的环境中,凭借专业与严谨,为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更是守护生命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的付出,不仅维系着医患之间的信任纽带,更在无形之中守护着公共卫生安全的底线,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容忽视的基石。如今,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消毒供应中心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进,未来将以更高效、精准的方式,继续守护着每一件医疗器械的“重生”之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