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肠梗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术后更为高发,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风险,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护理过程中,除了密切观察病情和及时处理,对营养的科学补给也至关重要。然而,术后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营养补给需格外谨慎。如何为术后肠梗阻患者科学补充营养、护理中应注意哪些关键点,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患者和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术后肠梗阻的特点与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术后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几天至数周内,主要因肠道动力障碍或器质性改变所致,常见症状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停止排气排便。以肠粘连引起的功能性梗阻最为常见,因肠道功能尚未恢复,患者进食受限,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及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不仅能维持能量供给、预防营养不良,还能保护肠黏膜、促进肠功能恢复,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有助于伤口愈合。护理应在全面评估基础上,制定科学、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而非单一依赖禁食和胃肠减压。
二、营养补给的分阶段策略:由禁食到正常饮食的科学过渡
肠梗阻术后营养补给的一个核心原则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必须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程度、肠道蠕动功能及耐受情况来动态调整营养方案。一般而言,术后肠梗阻营养支持可分为三个阶段:禁食期、过渡期和恢复期。
第一阶段:禁食期(急性期)
在梗阻明显、症状严重、胃肠道胀气显著的初期,患者需完全禁食禁水,并通过胃管进行胃肠减压,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此时营养支持主要依赖静脉营养(PN),通过中心静脉输入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维持基础代谢。若预计禁食时间超过5天,应尽早评估静脉营养的起始时机,避免营养消耗过快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阶段:过渡期(功能恢复期)
当腹胀减轻,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恢复时,提示肠道功能开始恢复。此阶段可尝试肠内营养(EN),如肠内营养液或清流质饮食。初期一般给予少量低渗、低脂、无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葡萄糖水、稀藕粉等,观察耐受情况后逐渐增加进食量。对于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通过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此时仍需部分静脉营养协同补给,逐步过渡。
第三阶段:恢复期(稳定期)
随着梗阻缓解、消化吸收功能改善,饮食可逐步过渡为软食或半流质,再过渡至普食。饮食结构上应选择易消化、低脂肪、富含优质蛋白、含膳食纤维适中的食物,如稀饭、嫩蛋、瘦肉泥、蔬菜泥、水果泥等,同时避免油腻、生冷、产气食物。此阶段护理的重点是监测消化道耐受性(如是否腹胀、排便是否正常),并根据具体进食量调整营养计划,预防反复。
三、个体化护理措施:精准评估与动态调整是关键
术后肠梗阻患者的营养需求因个体差异、基础疾病、手术方式、恢复进程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护理过程中必须注重个体化评估与动态调整,保障营养补给既科学合理又安全高效。
首先是进行全面营养评估,包括体重变化、BMI、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同时结合NRS2002或PG-SGA等评估工具,判断营养风险等级。高风险患者应优先启动营养支持。
其次是实时监测患者对营养方案的耐受性与疗效。如有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调整饮食内容、速度或方式。对于高危患者,如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监测血糖、电解质、尿量等,必要时与营养师协作优化处方。
此外,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与依从性。术后禁食期间患者往往焦躁、焦虑,尤其是长期饮食受限者,需加强心理疏导,增强其对营养支持治疗的理解与配合度。饮食过渡阶段也要给予适当饮食指导,如避免狼吞虎咽、细嚼慢咽、控制进餐时间等,减少胃肠负担。
四、家庭护理与出院指导:持续管理保障长期康复
术后肠梗阻患者的康复并非在住院期间结束,出院后的营养护理同样关键。家庭护理的合理开展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避免复发、促进营养状态恢复。
出院后应继续坚持少量多餐、规律饮食的原则,每日进食4至6次,避免暴饮暴食。食物应选择温软、细腻、富含营养的天然食材,避免辛辣刺激、生冷坚硬及易产气食物,如豆制品、汽水、糯米类等。若患者因咀嚼或吞咽功能受限,可适当使用营养补充品,如蛋白粉、肠内营养制剂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家属需学会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体重变化、食欲情况和精神状态,一旦出现腹胀、排便困难、体重持续下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复查。同时,还应定期进行营养随访,必要时请营养科协助评估和调整饮食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术后肠梗阻患者存在慢性营养不良或吸收障碍,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注意饮食调控和营养干预。护理人员和家庭成员要树立长期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
结语
术后肠梗阻护理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禁食减压”,现代护理更强调个体化、科学化和多学科协作。营养支持贯穿整个康复过程,是恢复体能、预防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护理人员应深入理解肠梗阻的病理机制,掌握分阶段的营养策略,结合个体评估和出院指导,实现从“治病”到“治人”的转变,全面助力患者康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