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碧爽  单位:广东省雷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20
4

妊娠高血压通常在20周之后发生,发生率处于5%~12%之间,如发病后未能及时、有效干预,会对孕妇大脑、肾脏、心脏等产生明显影响,也会减少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影响胎儿生长,增加早产、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基于此,本文科普了妊娠期高血压的症状表现,并探讨了相关护理工作如何良好开展。

妊娠期高血压症状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五种:

第一,血压升高。女性妊娠后,在孕20周之内,血压会略低于孕前,20周之后则逐渐升高血压。正常情况下,孕妇20周之后血压处于110/75mmHg左右,但患妊娠期高血压后,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第二,水肿。怀孕后,孕妇体重会逐渐增加,平均增加2kg/月,如果孕妇属于肥胖型,会略微减少孕期增加的体重。若是孕妇发现自己体重增加过快,可自查踝部和小腿部是否出现凹陷性水肿,如有,提示子宫压迫了下腔静脉,阻碍回流,这是本疾病的症状之一。

第三,蛋白尿。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症状如血压升高、水肿等出现后,部分孕妇并未重视,也未及时接受治疗,导致蛋白尿出现。

第四,眼底发生变化。当妊娠期高血压病情严重时,就会出现眼底改变。孕妇患该疾病后,眼底会经历血管痉挛期、血管硬化期、视网膜病变期三个阶段的变化。如果发现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第五,抽搐甚至昏迷。在分娩前后,当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情非常严重时,抽搐、昏迷现象就会出现。分娩时,如果孕妇出现牙关紧闭、两眼僵直、咬肌僵硬,甚至出现意识丧失或昏迷,医生首先应考虑妊娠期高血压重症,并及时实施相应的抢救,避免孕妇死亡。

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护理工作

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种系统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时,以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包含定义、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对母婴影响、注意事项等,教育方式除常规口头讲解外,还联合其他多种手段,如图片、视频、小册子等,让孕妇对该疾病形成充分的认知。另外,还要大力宣传按时产检的重要性,讲解各项产前检查的意义,并鼓励孕妇积极产检。

2.心理护理

当孕妇得知患妊娠期高血压后,焦虑、担忧、恐惧等不良情绪会明显出现,需加强对心理的干预。一方面,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孕妇沟通,全面了解其内心需求,同时有计划地宣讲相关知识,以减轻乃至消除其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可将既往成功康复的病例介绍给孕妇,着重宣传认真、及时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以增强孕妇的治疗和康复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每次产检后,护理人员都及时将胎儿情况告知孕妇,让孕妇了解腹中宝宝的生长情况,减轻担忧感与恐惧感。此外,指导家属给予孕妇正确的陪伴和支持,多关心、爱护孕妇,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药物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发生后,如血压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或血压起伏波动较为剧烈,药物治疗需合理有效开展,以平稳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通常,药物治疗中除降压药物外,还需使用镇静药物、解痉药物等,护理人员要准确掌握各种药物的用法用量,并在治疗期间密切注意孕妇的反应,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同时,应加强用药知识的宣教,重点讲解药物治疗开展的必要性、安全性等,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4.生活护理

病房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定时消毒通风,合理控制温度、湿度及光线,避免刺激孕妇;同时,应嘱咐孕妇也要维持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居住的愉悦性与舒适性。指导孕妇以适当体位休息,并告知其可经常变换姿势。指导并协助孕妇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进食富含维生素与蛋白质的食物,每天补充充足的水果、蔬菜及牛奶,严格控制脂肪和盐分的摄入量,少食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应足量摄入钙剂、铁剂,避免微量元素缺乏。告知孕妇应适当开展运动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