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大花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9
1591

“发现便血那一刻,心跳都停了半拍”,这是很多人经历便血时的真实写照。便血看似是个小症状,却可能是痔疮、肠息肉甚至肠癌等多种疾病的“信号灯”。今天,就让我们抽丝剥茧,揭开便血背后的真相。

便血的“头号嫌疑人”——痔疮

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也是便血的主要诱因。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就形成了柔软静脉团,也就是痔疮。当排便时,干结的大便擦破痔疮表面的黏膜或皮肤,血液会随之流出。

痔疮便血通常呈现“滴状”或“喷射状”,颜色鲜红,与大便分离,往往是便后滴血,严重时呈喷射状出血,一般不伴有疼痛(除非发生血栓或嵌顿)。许多人在吃了辛辣食物、久坐久站、便秘后,就容易出现痔疮便血的情况。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定时排便等,配合药物坐浴、涂抹痔疮膏,大部分痔疮便血症状都能得到缓解。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组织,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便血可能是它露出的“蛛丝马迹”。与痔疮不同,肠息肉引起的便血,血液常与大便混合,颜色暗红,有时还会伴有黏液。这是因为息肉生长在肠道内,随着粪便通过,息肉表面被摩擦破损,血液会混杂在粪便中。

由于肠息肉多数没有典型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但如果放任不管,部分息肉可能发生恶变。因此,建议45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家族息肉病史、长期腹泻或便秘的人,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切除。

不容忽视的“健康杀手”——肠癌

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肠癌可能仅表现为少量便血,血液颜色暗红或果酱色,同时还可能伴有大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形状变细、变扁;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消瘦、乏力等症状。

随着肿瘤的发展,肠道会逐渐狭窄,导致排便困难,还可能出现肠梗阻。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千万不能当作普通痔疮或肠炎自行处理,应尽快就医进行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早期发现的肠癌,通过手术等综合治疗,治愈率较高;但如果发现较晚,治疗效果和预后会大打折扣。

便血自查与就医建议

当发现便血时,首先要冷静观察便血的具体情况:是鲜血还是暗红血?与大便是否混合?是否伴有疼痛、黏液、排便习惯改变等。若便血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上述异常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肛肠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肛门指检、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

需要强调的是,便血不一定就是痔疮,也不能因为害怕查出严重疾病而讳疾忌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应对便血最正确的态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也是预防肛肠疾病的关键。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守护好肠道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