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淑松   单位:上林县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2
1670

在健康管理的领域中,高血压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老对手”。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2.7亿,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然而,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对用药存在严重误解,其中“血压正常就停药”这一观念尤为突出,它就像隐藏在暗处的“陷阱”,随时可能让患者的健康陷入危机。

一、血压正常≠高血压“痊愈”,停药暗藏风险

1. 高血压的病理“根基”

高血压并非简单的血压数值升高,而是一种涉及多系统、多机制的慢性疾病。从发病机制来看,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紊乱、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以及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血压的持续升高。这些病理改变就像扎根在身体里的“顽疾”,不会因为血压暂时恢复正常就自动消失。

2. 停药后血压的“反扑”

当患者看到血压数值正常,就擅自停药时,身体内的血压调节机制会迅速做出反应。原本被药物抑制的RAAS系统会重新激活,交感神经兴奋性也会增加,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在短时间内就会急剧反弹。临床研究表明,停药后一周内,约70%的患者血压会回升至治疗前水平,甚至有部分患者血压会出现“报复性”升高,比停药前还要高。这种血压的大幅波动,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冲击。

3. 无症状高血压的“隐形威胁”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疾病没有危害。血压持续升高会逐渐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即使血压暂时正常,血管内的病变也在不断进展。一旦血压突然升高,就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据统计,无症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有症状患者还要高。

二、高血压用药的常见误区大揭秘

误区一:跟着感觉走,血压高就吃药,正常就停药

这种“凭感觉用药”的方式是极其危险的。血压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运动、饮食等。有时候,即使血压已经升高,患者也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而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时,血压可能已经达到了非常危险的水平。如果仅仅根据感觉来决定是否用药,就会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误区二:迷信“偏方”,排斥正规药物治疗

在民间,流传着各种治疗高血压的“偏方”,如喝某种茶、吃某种食物等。一些患者听信这些说法,放弃正规药物治疗,转而寻求“偏方”的帮助。然而,目前并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这些“偏方”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是经过大量临床试验验证的,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和安全性。放弃正规治疗,选择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无疑是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误区三:担心药物副作用,拒绝长期用药

“是药三分毒”,很多患者对降压药的副作用心存顾虑,担心长期服用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从而拒绝长期用药。不可否认,降压药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干咳、水肿、低血压等。但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而且大多数不良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来缓解。与高血压带来的严重危害相比,药物的副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因为担心副作用而拒绝用药,最终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误区四:盲目追求“快速降压”,自行增加药量

有些患者希望血压能尽快降到正常水平,于是自行增加药量。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血压下降过快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乏力、黑矇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脑梗死。降压治疗应该遵循缓慢、平稳的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调整药物剂量,使血压安全、有效地降至目标范围。

三、结语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血压正常就停药”这一观念是高血压用药的致命误区,患者应该正确认识高血压,走出用药误区,科学用药,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守护好自己的血压健康。只有这样,才能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