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静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港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9
266

在现代医学中,治疗已经不只是“对症下药”,而是一个精细的过程,贯穿于用药、输液、化疗、营养支持等每一个环节。尤其在肿瘤、慢性疾病或长期静脉治疗中,静脉通路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这些静脉通路中,PICC导管和输液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也随之带来了对护理细节的更高要求。

为什么需要PICC和输液港

对于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比如接受化疗、抗生素静滴、肠外营养等,反复在外周静脉穿刺不仅痛苦,而且容易造成血管损伤。尤其是一些药物本身具有刺激性,若通过普通的静脉输入,极易引发血管炎、硬结、外渗,甚至皮肤坏死。

这时,PICC和输液港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耐久、更稳定的解决方案。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根从手臂的静脉插入,末端停留在上腔静脉的大口径导管,最长可使用半年至一年。输液港则是将导管完全植入皮下,连接一个“港体”,日常无须外露,使用时通过专用针穿刺皮肤进入港体。

它们的共同点是将药物直接送入大静脉,稀释迅速,刺激小,且避免频繁扎针。但要真正发挥它们的优势,后续护理细节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PICC导管:看似简单,但易忽视的问题不少

每周换一次敷贴和冲管:PICC导管每周至少需要一次专业维护,包括更换无菌敷贴、冲管、观察穿刺点是否有红肿渗液。这不是简单的“贴个创可贴”,而是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忽略换药可能导致导管感染,严重时甚至引发败血症。

注意手臂活动范围,避免拉扯:很多患者不清楚,PICC导管位置虽然稳定,但剧烈甩臂、提重物或频繁弯曲手肘,都可能导致导管移位,甚至脱出。洗澡时也要注意防水,最好使用专门的防水套保护。

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若穿刺点有发红、瘙痒、渗液,或者输液时有刺痛感、回血困难,应立即就医检查,不能自行处理或“等一等看看”。

输液港:优雅“隐身”的技术,也有自己的“脾气”

每月冲管一次,绝不能间断:哪怕没有进行化疗或静脉治疗,只要输液港还在体内,每月都需要通过专业人员进行“维护性冲管”。这不仅是为了通畅,更是防止血栓形成。如果长时间不冲管,港体内可能形成血栓堵塞,甚至报废。

使用时必须用专用穿刺针:输液港并不是随便一根针都能穿刺的。它需要使用专门的“Huber针”,角度和深度都有讲究,错误穿刺可能导致港体破裂或皮肤下渗药。

出门过安检或接受检查要提前说明:部分输液港材料在安检设备下可能被误认为异物,或在MRI检查中受到影响。虽然多数现代港体已可兼容核磁共振,但建议提前出示置入证明,并咨询医生是否需取出。

感染是PICC和输液港的“最大敌人”

尽管静脉通道大大减少了反复穿刺的不便,但只要是植入体内的异物,就始终存在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一次感染可能影响整个治疗计划,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不管是PICC还是输液港,都必须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包括每次使用前后的无菌消毒;操作时使用口罩、无菌手套;不随意触摸导管连接部位;不使用非医护人员“帮忙注射”。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重要的不是自己操作得多熟练,而是学会什么时候必须交给专业人员处理。

不只是“医疗问题”,更是“生活习惯”的事

很多人以为护理静脉通道就是医院的事,其实生活中的小细节同样重要。PICC导管在夏天容易因出汗而敷贴松动,需注意保持干燥;输液港在冬天则要避免局部受冷,以防港体区域不适;游泳、泡澡、汗蒸等活动,在没有医生许可前一律不建议参与;如果计划出差或长时间外出,提前安排好就近医院的维护事宜;同时定期复查导管位置、血管通畅度、港体状况等。护理静脉通道,其实就是在照顾一条“治疗生命线”。

我们常说,科学技术让治疗更精准。但无论PICC还是输液港,再先进的医疗手段都需要人的参与和配合。护理不是护士一个人的责任,它应该是一种患者、家属、医生之间的默契协作。把握好每一个细节,理解每一个规范,是为了让这条静脉通路安全地服务于治疗本身,而不是在不经意间变成一个新的隐患。通路的存在是为了让治疗更高效,而护理的意义,是让这条路真正走得平稳、安全、长远。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