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痔疮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是指肛门附近或直肠末端的血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扩张、隆起,从而形成的一个“凸起”或“肿块”。通俗点说,肛门就像一扇“门”,门框附近有许多血管,若受压或拉扯过度,血管壁就容易突出、破裂或发炎形成痔疮。不少人会在排便时发现滴血,或者感觉肛门那儿又胀又痛,有些人甚至会摸到或看到肿块脱出。痔疮可以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几类,内痔在肛门里面,看不见摸不着,但容易排便出血;外痔位于肛门口周围,容易摸到小包块,走路或坐下时可能会摩擦疼痛;混合痔则兼有内外痔的特点。痔疮虽说不会“一下子要人命”,但一旦发作起来,胀痛、出血、痔核脱出,都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大家或许会问:“为啥会长痔疮?有没有方法可以彻底根除?”从根子上说,痔疮最常见的诱因就是排便不顺畅、久坐久站、缺乏运动、爱吃重口味刺激性食物等。打个比方,如果你每天蹲马桶的时间都很长,还总要用力“硬憋”,其实就给肛门血管制造了很大的压力;再加上长时间坐着工作或玩手机,血液循环不畅,血管丛更容易形成淤积。与此同时,若平时饮食纤维不足、体内水分摄入不够,粪便干硬,排便更费力,痔疮也就不请自来了。根治这样的毛病,基础就是要改变生活习惯,让肛门和直肠不再受到过多刺激和压力。
首先得改掉“马桶上玩手机”的习惯,尽量把排便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别动不动就蹲十几二十分钟。吐槽点虽然搞笑,但事实就是:排便过程拖得太久,肛门附近血管就一直处在应激状态,其中部分血管承受不住就会鼓起来形成痔核。其次要调整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帮助软化粪便,避免排便过于费力;同时还要多喝水,让身体不会因为缺水而使粪便干结。再一个就是适度运动,哪怕每天抽空散散步或是做一下简单的拉伸,也强过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
再谈预防之外的恢复和治疗。如果你只是轻微痔疮,偶尔有一点不适,这时只要遵守上面说的饮食、排便、运动等习惯,多半能让痔疮逐渐缓解。但如果出现排便时的大量出血,或是肛门剧痛、触摸到明显硬块、脱出物无法自行回纳,那就要赶紧找医生检查。临床上有不少药物和外用制剂能暂时减轻肿胀、止血止痛。例如,一般痔疮膏或痔疮栓,连同热水坐浴等方式,都能帮助消除局部炎症和水肿,让人没那么疼。但若情况严重,或者经常反复发作、痔核已经很大,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今手术方式多种多样,比如传统切除、微创激光、痔动脉结扎以及吻合器手术等,针对不同程度的痔疮都有较为成熟的方案。很多人听到动刀子就害怕,担心手术痛不欲生。其实随着技术提升,只要术后配合医生的护理和复诊,绝大多数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到底能不能根除呢?”可以这么说,只要痔疮不是特别严重,经过一段时间的严谨护理和调整,大部分轻中度痔疮是可以明显好转甚至很难再发作的;若是重度痔疮、已经产生反复出血或反复脱出,手术是个较好的选择。但手术后仍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杜绝痔疮反复发作的要点。
最后再提醒一句,如果怀疑自己有痔疮,别死撑着不去医院。有些人以为便血就是痔疮,结果一查才发现是其他肛肠疾病。早检查、早安心,也能获得最恰当的治疗方案。痔疮虽然麻烦,但并非不治之症,如果你肯稍微改变生活方式,让肛门减轻负担,加上必要时寻求专业治疗,绝大多数人都能摆脱它的困扰。关键还是看自己是否足够重视这件事,有没有恒心去执行那些貌似琐碎的小技巧。不要觉得“这点事,无所谓”,等真发作起来就后悔莫及了。从此刻开始,好好注意饮食、排便、运动和作息,祝你能早日离开“痔疮大军”,别再为这件烦心事日日难受。愿大家都能过上舒适自在、无痛无痔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