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欣欣  单位:齐河县华店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15
2393

对于家中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来说,科学细致的日常护理直接影响着老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糖尿病需要长期管理,但许多并发症其实可以通过居家护理有效预防。从合理搭配三餐到正确使用药物,从规律测血糖到及时应对突发状况,每个环节都需要家人共同配合。

饮食管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遵循“定时定量、营养均衡”原则。每日三餐间隔不超过5小时,加餐可选无糖酸奶或原味坚果。主食控制在每餐拳头大小,优先选择糙米、燕麦等粗粮,这类食物升糖速度较慢。蛋白质摄入要充足,每日保证1个鸡蛋、200ml牛奶,鱼肉、豆腐等优质蛋白每周不少于4次。若老人咀嚼困难,可将肉类剁碎制成肉丸,或用鸡蛋羹替代。

绿叶蔬菜要占每日蔬菜量的2/3,推荐西兰花、菠菜、油麦菜等纤维素含量高的品种。水果选择需谨慎,避开荔枝、龙眼等高糖水果,建议在血糖稳定时食用苹果、蓝莓等低升糖水果,每次不超过拳头大小。

控糖同时要警惕隐形盐分,腌制品、加工肉类的钠含量往往超标。建议使用限盐勺,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烹饪方式以清蒸、水煮为主,避免勾芡、糖醋等含糖酱汁。可多用天然香料调味,如葱姜蒜、柠檬汁、肉桂粉等。针对老年人口味变淡的特点,可用香菇、海带熬制天然鲜汤替代味精。

用药管理

按时服药是控糖关键,建议设置手机闹钟提醒。服用二甲双胍需注意,若出现严重腹泻应及时就医调整剂量。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可能引发低血糖,建议备好应急糖块。使用胰岛素注射要掌握“三查七对”:检查有效期、药液性状、注射部位,核对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效期、注射方法及患者信息。注射部位应轮换使用,同一区域每月注射不超过12次,避免脂肪增生影响吸收。若出现心慌、手抖等疑似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低于3.9mmol/L时需口服15克葡萄糖片或含糖饮料。

日常监测

建议每日晨起空腹测量血糖,餐后2小时补充监测。家用血糖仪需每月用校正液校准,试纸开封后需在3个月内用完。采血时避免挤压指尖,取第二滴血更准确。冬季寒冷可能导致末梢循环差,测量前可用温水泡手3分钟。记录本要包含血糖值、用药情况、特殊饮食事件、运动强度等,建议使用三色笔标注:黑色记录常规值;红色标记异常值;蓝色备注特殊情况。除血糖监测外,每月测量血压(目标<140/90mmHg),推荐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半年检查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足部检查要常态化,使用带手柄的小镜子观察脚底,发现破溃、水疱立即用碘伏消毒并就医。建议购置可测量BMI的体脂秤,将体重控制在(身高-105)±10%范围内。如老人视力不佳,可选择语音播报功能的设备。

生活细节

1.足部护理需建立标准化流程:每日38℃温水泡脚10分钟(用手肘试温),用浅色毛巾擦干便于观察渗液,趾缝保持干燥。修剪指甲要平直,避免剪破甲床,视力不好者可借助放大镜。选择浅色棉袜便于观察分泌物,接缝处需平整无凸起。鞋头需有足够空间,可用报纸测试:脚穿入鞋后,能完整抽出对折的报纸为宜。新鞋穿着不超过2小时/日,建议下午试鞋。

2.运动管理遵循“1357原则”: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5天。推荐快走、太极拳等中低强度运动,避免空腹运动。可自制简易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如膝盖不好,可改为坐姿抬腿或上肢哑铃练习。运动前后监测血糖,低于5.6mmol/L需补充少量碳水化合物。注意运动鞋需专鞋专用,避免穿拖鞋锻炼。

总之,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既要遵医嘱规范用药,也要注意观察老人的身体变化,定期复查血糖、血压等指标。遇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不擅自调整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