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隐妹  单位: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感控科  发布时间:2025-08-15
7168

秋冬季的儿科门诊,堪称“没有硝烟的战场”:候诊区挤满咳嗽、发热的孩子,家长抱着娃在走廊来回踱步,诊室门口排起长龙……交叉感染风险高、就诊效率低、孩子哭闹不止,让本就焦虑的家长更加心力交瘁。

一、秋冬季儿科为何“爆满”?3大诱因需警惕

1、病毒活跃期: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新冠、腺病毒、诺如病毒等在低温环境下更易存活,儿童免疫力弱,中招概率高;

2、环境密闭传播快:室内通风减少,病毒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快速传播,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易暴发聚集性感染;

3、交叉感染风险叠加:医院候诊区人员密集,患儿间共用玩具、接触扶手等,导致“看病反而被传染”的尴尬局面。

数据警示:据疾控部门监测,秋冬季儿科门诊患儿就医发生交叉感染的比例约15-30%。

二、6招科学就医口诀:一备二查三错峰,四防五问六消毒

1、备:提前整理“就医急救包”,避免手忙脚乱

核心物品清单:

证件类:医保卡、病历本;

药品类: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口服补液盐(防脱水);

防护类:儿童医用外科口罩(2岁以上)、免洗洗手液、湿巾、一次性手套;

安抚类:小玩具、绘本、零食(避免携带毛绒玩具,易藏污纳垢)。

医生提醒:退烧药需按体重计算剂量,提前查阅说明书或拍照保存,避免现场手忙脚乱。

2、查:线上预检分诊,精准挂对科室

症状自查指南:

发热+咳嗽/流涕→呼吸内科或发热门诊;

呕吐/腹泻→消化内科或肠道门诊;

皮疹+发热→感染科或皮肤科;

高热惊厥史→直接挂急诊(优先就诊)。

操作技巧:通过医院公众号或健康APP完成“线上预检”,填写症状后获取推荐科室,减少盲目挂号;提前1-3天预约专家号,避免现场抢号浪费时间。

案例: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线上预检可缩短30%的候诊时间。

3、错峰:避开就诊高峰,缩短排队时间

黄金时间表:

工作日:上午10点后或下午3点前(避开早高峰);

周末:周六上午(部分医院增派医生)优于周日下午;

急诊通道:仅限3个月以下婴儿、高热惊厥、呼吸急促等急症。

案例:某儿童医院统计,下午就诊平均候诊时间比上午缩短50分钟。

4、防:全程防护到位,阻断病毒传播链

防护四原则:

口罩佩戴:2岁以上儿童戴儿童专用口罩,家长戴医用外科口罩;

手卫生:接触公共物品后、如厕后、进食前,用免洗洗手液或流动水洗手;

空间隔离:候诊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选择靠窗通风座位;

减少接触:避免让孩子触摸诊室门把手、检查床等高频接触区域。

实操技巧:用纸巾包裹扶手、按钮,或戴一次性手套操作自助机。

5、问:高效沟通医生,避免重复就医

问诊5大关键问题:

病因是什么?(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

用药注意事项?(剂量、频次、禁忌,如抗生素需问清疗程)

何时需复诊?(如发热3天不退、出现新症状)

家庭护理要点?(如饮食禁忌、物理降温方法)

如何预防传染?(如是否需隔离、同住人如何防护)

沟通模板:“医生,孩子从X月X日开始(时间)发烧,最高X℃(体温),伴随X症状(如咳嗽、呕吐),在家用了X药(用药史),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用药有什么注意事项?”

工具推荐:用手机录音或备忘录记录医生建议,避免遗漏。

6、消:回家3步做好清洁消毒,杜绝二次感染

消毒流程:

外衣处理:就医时穿的外套挂在通风处或直接更换清洗;

手部清洁:家长和孩子用流动水加洗手液正确洗手(唱两遍《生日歌》时间);

物品消毒:手机、医保卡用酒精棉片擦拭,玩具浸泡消毒液30分钟后冲洗干净。

医生提醒:消毒时避免孩子接触消毒剂,防止误食或皮肤刺激。

三、这3种情况,立即送急诊!

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体温≥38℃);

高热不退伴精神萎靡(如嗜睡、喊不醒、哭声微弱);

呼吸急促/困难(婴儿呼吸>60次/分钟,儿童>40次/分钟,或出现三凹征)。

四、科学就医,守护孩子健康

秋冬季儿科就诊高峰虽难避免,但通过上述6招可大幅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让孩子看病更安全、家长更省心。记住6招口诀,做孩子健康的“第一守护人”!

口诀总结:一备急救包,二查精准号;三错高峰期,四防病毒扰;五问明病因,六消保平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