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室,被称为与死神赛跑的“战场”,每一台手术都伴随着未知与挑战。尽管术前会进行全面评估和充分准备,但术中仍可能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在这些紧急时刻,护士迅速、专业的急救护理“快反应”,成为守护患者生命的关键防线。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了解手术室护士如何在突发状况中展开高效救援。
一、术中常见突发状况及危害
在手术过程中,多种突发状况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其中,心跳骤停是最为紧急且严重的情况之一。患者可能因麻醉意外、严重失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一旦发生,若不能及时抢救,短短几分钟内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大出血也是术中常见的危险状况。例如,在肝脏、脾脏等实质性脏器手术中,若血管破裂未能及时控制,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会迅速导致患者休克,血压急剧下降、意识模糊,若不及时止血和补充血容量,患者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
过敏反应同样不容小觑。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抗生素、手术中使用的医用材料等产生过敏。轻者出现皮疹、瘙痒、呼吸急促,重者可引发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导致气道梗阻、血压骤降,若不及时处理,会迅速危及生命。此外,呼吸骤停、恶性心律失常等突发状况,也都需要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应对。
二、护士急救护理的“快反应”流程
(一)敏锐察觉,快速判断
手术室护士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部位情况以及麻醉状态。心电监护仪上细微的数值波动、患者面色和肢体的异常变化,都可能是突发状况的前兆。例如,当发现患者血压突然下降、心率加快且皮肤苍白湿冷时,护士要迅速判断可能出现了大出血或休克;若患者出现皮疹、呼吸困难,需立即考虑过敏反应的可能。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护士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为后续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二)紧急呼救,启动抢救
一旦确认突发状况,护士要立即大声呼救,通知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其他相关医护人员。同时,迅速启动手术室的急救应急预案,根据医院规定的流程,呼叫更多支援力量,如急救团队、血库等。在一些大型医院,手术室配备有紧急呼叫系统,护士一键按下按钮,就能快速召集相关人员,确保抢救团队迅速到位。
(三)精准执行,高效配合
在抢救过程中,护士需要精准执行各项急救操作,并与医生密切配合。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护士要立即配合麻醉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气管插管等操作,按照标准的心肺复苏流程,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同时准确记录抢救开始时间和各项操作。
面对大出血情况,护士要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输血,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压。同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操作,传递止血器械和纱布,准确记录出血量和输液输血量。若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护士需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致敏药物,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四)持续监护,记录细节
在抢救措施实施后,护士不能有丝毫松懈,要持续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每隔几分钟记录一次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数据,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皮肤黏膜颜色。同时,详细记录抢救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用药名称、剂量、时间,各项操作的实施情况等。这些准确的记录不仅对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也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关键证据。
三、急救护理背后的团队协作与技能支撑
术中急救护理的“快反应”依赖手术团队协作。护士、医生、麻醉师分工明确又配合密切:护士执行医嘱、做基础生命支持;医生处理手术部位急症;麻醉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护士需经大量培训演练,才能在抢救时迅速准确反应。他们的专业与协作筑成生命防线,令人敬佩,也凸显医疗安全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