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灵艳  单位:靖西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0
1259

“我家孩子总是眯着眼看电视,是不是近视了?”“老师说孩子上课总看不清黑板,要不要去检查一下?”许多家长在孩子出现视力异常时才想到去医院,其实,为了孩子的眼健康,仅凭“感觉”是不够的。儿童眼病很多是“沉默的隐患”,一旦发现,就已发展严重。定期做眼科检查,能让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是保护儿童视力的关键措施。

儿童视力发育不是“一出生就完成”很多人误以为孩子天生视力正常,但实际上,婴幼儿出生时视力只有0.01~0.05左右,之后在视觉刺激下逐渐发育,通常到6岁左右发育接近成人水平,12岁左右基本完成。

这个过程就像一颗小树苗,如果发育期间遇到“风吹雨打”——如屈光不正、弱视、斜视等问题没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就可能影响一生的视力。

因此,儿童时期的眼科检查并不是“可选项”,而是帮助视力健康发育的重要步骤。

定期眼科检查能发现哪些问题?

眼科检查不仅仅是“测个视力”,更是一次全面的眼部健康体检。定期检查可帮助发现以下常见问题:

1.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这是最常见的视力问题。特别是近视,一旦形成,难以逆转,且发展很快。散光也可能导致视觉疲劳甚至弱视。

2.弱视弱视是指眼睛结构正常,但视力发育未达正常水平。它不能通过佩戴普通眼镜矫正,需要早发现、早治疗,8岁前是黄金干预期。

3.斜视斜视不仅影响美观,更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甚至导致一只眼视力发育迟缓。

4.先天性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泪道堵塞等,若不及早发现,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5.视网膜或神经发育问题有些孩子天生视网膜、视神经发育异常,只有通过专业设备才能发现。

孩子有哪些视力异常信号?有些视力问题家长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包括:

经常眯眼、歪头、斜视看东西

看书看电视距离越来越近

经常揉眼睛、眨眼频繁

经常喊眼酸、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对光线过敏或反应迟钝

成绩突然下降,不爱阅读

出现这些情况,建议立即前往专业眼科进行检查。但更重要的是,即使没有症状,也应该按计划定期检查,以免“看起来正常”却已埋下隐患。

不同年龄段,检查重点不同眼科检查应贯穿整个儿童成长过程,不同阶段检查重点不同:

0~6个月:检查是否有眼球震颤、白瞳、对光反应差,筛查先天性眼病。

6个月~3岁:评估眼球活动是否协调,是否有斜视、弱视、泪道堵塞等问题。

3~6岁:进入视觉发育关键期,可开展屈光检查(视力+验光+眼轴),重点筛查近视、远视、散光和弱视。

6岁以上:进入小学阶段,学业负担加重,电子产品使用增加,易发展为近视,应每年定期检查视力、眼轴、角膜曲率等。

定期眼科检查的频率建议专家建议儿童眼科检查应遵循以下时间表:

新生儿:在出生时或1个月内进行新生儿眼病筛查。

6月龄:进行1次基本视力功能初筛。

1~2岁:每年检查1次,粗筛斜视、泪道等问题。

3~6岁:每年检查1次,进行屈光检查,以筛查弱视、远视等。

6岁以上:每年检查1次,检查近视发展趋势,并测量眼轴、视力、眼底等。

特别提醒:如发现异常,检查频率应根据医生建议加密。

不做眼科检查可能带来的后果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视力好、不需要检查,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以下是常见的延误后果:

近视发展过快:未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增加视网膜病变等风险。

弱视错过治疗期:8岁后治疗效果显著下降,视力可能永久受限。

斜视未干预:会影响立体视觉、双眼协调,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先天性疾病延误治疗:如先天白内障、青光眼等,若治疗过晚会造成不可逆的失明。

家长还应该做些什么?除了带孩子定期检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好习惯也能有效保护视力: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每次不超过30分钟,尽量选择大屏设备。

保持正确阅读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0厘米距离,坐姿端正。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有助预防近视。

保证充足睡眠与营养:眼部发育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不随意配眼镜: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验光配镜。

结语孩子的世界本应是清晰而多彩的,良好的视力是他们学习、认知和快乐成长的重要保障。定期做眼科检查,就像给眼睛安排一次“保养”,能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别等孩子“看不清”才行动,从今天起,请为孩子的眼睛安排一次科学、规范的眼科检查吧!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