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呙芬群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宝庆精神病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0
2945

吃喝拉撒睡是人类正常的生理需要,其中睡眠约占人类1/3的时间。睡眠是指一系列有规律的、周期性的生理状态,在这一状态下,意识活动减退,肌肉松弛,反应减慢。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睡眠是人类恢复精力、身体复原和整合的过程,其生理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功能或引起躯体不适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分为短期失眠、慢性失眠和其他类型失眠。短期失眠是持续时间少于3个月,通常由急性压力事件引起。慢性失眠每周至少发生3次,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儿童青少年入睡时间大于20分钟、中老年人大于30分钟则有临床意义。不同年龄的人们对睡眠时长的需求也不一样,除了睡眠需求较多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和成年人一般分别为10、9、8、7h,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指少于6.5h。失眠的日间功能损害是指白天存在睡眠剥夺的表现,包括日间疲劳、日间思睡、焦虑不安、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下降、社交、家务、职业或学习能力损害等。

防治失眠就要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如果失眠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或因失眠而感到焦虑、精力差、情绪低落等,就应求助于睡眠中心、精神科或心理科医师。失眠的诊断需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睡眠的主观评估(如睡眠日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客观评估(如多导睡眠图PSG、体动记录仪等),并结合失眠障碍的诊断要点或标准做出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失眠的治疗不能单靠镇静催眠药物,需要医患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消除病因,坚持执行治疗计划。治疗的目标:尽可能明确病因,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躯体疾病共病的风险;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负面效应。

失眠的干预方式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如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正念;物理治疗如光照疗法、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身心干预如冥想、太极、瑜伽、气功等;中医技法如针灸、推拿、穴位按压、反射疗法等。其中CBTI是首选,其目标是纠正失眠患者的不良心理及行为因素,主要包含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疗法、矛盾意念法、松弛疗法。与药物治疗相比,CBTI具有显著的长期有效性。

治疗失眠的化学药品应遵循在病因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睡眠卫生教育的基础上酌情给予,个体化,按需、间断、适量给药,疗程一般不超过4周,超过4周应每月评估,动态评估,合理撤药,特殊人群不宜给药等原则。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非苯二氮䓬类、苯二氮䓬类、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镇静类抗抑郁药、镇静类抗精神病药物等。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成瘾,用药期间不饮酒,停止高空作业、精细操作和驾车,防止意外。

中医在失眠防治方面有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理念。未病先防:无病时就要做好情志、起居、饮食、运动方面的调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欲病早治:由于睡眠与五脏相关,可采取以下方式及早调理失眠:烦躁失眠养肝;失眠多梦养心;神疲乏力易醒养肺;难睡易醒养脾;彻夜不眠养肾。既病防变:中医治失眠有内治法和外治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采取相应的中药汤剂或针灸推拿特定穴位来进行治疗。病后防复:中医失眠瘥后调摄可根据失眠的易患体质如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通过调理干预使人的体质偏颇状态达到平衡,从而预防失眠复发。

失眠治疗的预后方面,多数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长期管理方面则需要结合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以防止复发。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