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雁琳  单位:中江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10
520

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慢性病患者占比极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但不正确的用药方式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掌握门诊慢性病用药安全知识,是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的必修课。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用药安全宣教。

一、常见用药误区需警惕

在门诊慢性病用药过程中,存在诸多常见误区。自行增减药量是最普遍的问题之一。有些患者看到血压、血糖有所下降,就擅自减少药量,甚至停药,认为“是药三分毒”,想尽量少吃药。而有些患者则急于控制病情,自行加大药量,以为这样能更快康复。以高血压患者为例,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跳性升高,引发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随意增减胰岛素用量,可能造成低血糖昏迷或血糖控制不佳,加速并发症的发展。

不按时服药也是一大隐患。部分患者因工作忙碌、生活不规律,常常忘记服药,或者想起来才吃,导致体内药物浓度不稳定。比如,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果不能定时服用,无法持续发挥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可能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作风险。

还有些患者盲目相信广告和偏方,在服用正规药物的同时,自行添加所谓的“特效保健品”或民间偏方,这些成分不明的产品可能与正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危害健康。

二、遵循安全用药基本原则

遵循安全用药原则是保障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的关键。首先要严格遵医嘱服药,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得擅自更改用药方案。如果对用药有任何疑问,及时与医生或药师沟通,切勿自行做主。

学会正确储存药物也很重要。不同药物的储存条件不同,大部分药物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避免高温、潮湿和阳光直射。例如,胰岛素需要冷藏保存,但不能冷冻。硝酸甘油片对保存条件要求较高,应放在棕色玻璃瓶中,随身携带时避免贴身放置,防止体温影响药效。定期清理药箱,及时丢弃过期、变质的药物,避免误服。

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每种药物都可能有副作用,用药后要留意身体反应,如出现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用药,切不可因害怕停药影响治疗效果而隐瞒症状。

三、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特殊群体用药需高度谨慎,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人群。就老年人而言,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肝肾功能减弱,对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能力大不如前,这使得他们更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如此一来,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便会增加。基于这些情况,老年人用药应秉持“少而精”的准则。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用药种类。另一方面,需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合理搭配药物。

由于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各项生理机能尚未成熟,其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和反应特性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给儿童使用药物时,必须严格依据体重或年龄精准计算用药剂量,不可随意参照成人用量。选择儿童专用药物,避免使用成人药物拆分服用,防止剂量不准确。要注意药物的剂型,儿童通常难以吞咽片剂或胶囊,可选择颗粒剂、口服液等便于服用的剂型。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的用药直接关系到胎儿或婴儿的健康。在孕期和哺乳期,应尽量避免用药,如必须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最小的药物。特别是在孕早期,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更要谨慎用药,防止药物致畸。

四、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方法

提高用药依从性,确保按时、按量服药,是慢性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设置手机闹钟、使用药盒分装等方式,帮助自己记住服药时间和剂量。将服药安排纳入日常生活规律,比如把服药与早餐、睡前等固定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习惯。同时,家人的支持和监督也很重要,家属可以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协助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共同关注用药安全。

结论

门诊慢性病用药安全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了解常见用药误区,遵循安全用药原则,关注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并积极提高用药依从性,才能让药物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有效控制慢性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每一位慢性病患者都应重视用药安全,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