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艳  单位: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发布时间:2025-07-03
2635

人体血液含有葡萄糖,它能维持机体正常运转,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如果血糖长期过高,就会危害机体健康,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乏力、体重减轻等病症,甚至会出现视力模糊、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虽然糖尿病影响人体健康,尚无法治愈,但可通过日常护理缓解症状,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接受宣教,有针对性的护理

因为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进展、用药方案等方面不同,所以应通过宣教引导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日常护理措施。

以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为例,患者应接受医护人员宣教,了解引发并发症的原因,如未能调整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较差、不参加锻炼、用药不合理等,还要了解风险因素,如细菌感染、皮肤干燥、血液循环不良等,在此基础上做好下述护理工作:(1)勤检查,及时发现足部红肿、有水泡等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用37摄氏度左右的水洗脚;(3)若皮肤干燥可使用保湿霜;(4)脚指甲不宜剪得过短;(5)穿舒适的鞋袜;(6)若出汗较多可考虑用止汗剂。

自我管理,优化日常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只有加强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有接受长期治疗的主观意识,并能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护理手段,同时认识到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通过日常护理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达到久久为功的治疗效果;

积极戒烟,烟草中的烟碱可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致使血糖、血压波动,尼古丁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机体会释放升糖激素,同时弱化胰岛素作用。除了有害物质会直接影响血糖以外,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还会刺激胃黏膜、呼吸道,增加血液黏度以及心血管循环压力,亦会出现末梢循环不畅的情况,进而增加脉管炎、末梢神经炎、足部溃疡及其他慢性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定期监测血糖,收集空腹、餐后血糖数据,以便根据血糖调整饮食、用药、锻炼等治疗方案。患者还要分析血糖变化趋势,并找出血糖升高速度过快的原因(如吃了较多主食),进而从实际出发科学控糖。患者需3个月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的是根据检测结果评估血糖长期控制情况;

当心血糖过低,若患者出现头晕、乏力、饥饿、发抖、心慌等症状需警惕低血糖,并要立即补充含糖食品,如巧克力、糖水等,若15分钟左右症状无缓解则需及时就医;

(5)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减少、增加或更换药物。

适度运动,科学控制血糖

因为运动可降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在把握“三个最佳”基础上通过日常运动科学控糖:

最佳运动量,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运动量,并养成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例如青年人体力充沛、身体素质较好可适度增加运动量,而老年人体力弱,则应适度减少运动量;

最佳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与个人的身体素质有关,身体素质较强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参与骑自行车、游泳、爬山等高强度运动,而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则需选择参与强度较低的运动,如瑜伽、慢走等;

最佳运动方式,即阻抗+有氧,阻抗包括单杠、弹力带等,有氧包括健身操、慢跑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条件灵活组合两类运动方式。

在运动期间患者需监测血糖,关注身体反应,并根据血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量、运动强度与运动方式。

关注饮食,以免因饮食而升高血糖

饮食是升糖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饮食健康。

根据个人体重、身高、年龄、性别、运动量科学控制每日总热量,避免摄入过多热量较高的食物,使患者可维持理想的体重;

营养应均衡,均衡摄入肉蛋奶、果蔬、谷薯类食物;

GI是指血糖生成指数,为了控制血糖,患者应多吃低GI食物,如蔬菜、豆制品、全谷物等,这可减慢升高血糖的速度;

(4)每日规律饮食,建议两餐间隔5小时左右,根据自身情况加餐,如一小把坚果、无糖酸奶等。

糖尿病患者只有坚持日常护理,才能提高生存质量,这就需要患者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将健康宣教、自我管理、运动、饮食视为护理的要点,还要定期体检,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从实际出发科学调整日常护理方案,进而实现控糖目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