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玲玲  单位: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华西空港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5
57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导致心肌局部缺血坏死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它来势迅猛,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护理和急救措施,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心梗的基础护理知识,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三方面详细解析普通人在心梗发生时可以采取的护理措施,帮助大家在关键时刻守护生命。识别心梗症状心梗的危险性在于其发作常常突然,且症状多样化。经典表现包括胸前区剧烈压迫感或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甚至下颌;伴随气促、出汗、恶心、乏力等全身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高危群体,如老年人、女性、糖尿病患者,可能表现为非典型症状,如上腹部不适、轻微胸闷或仅有明显疲劳。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普通人可通过以下措施启动护理:保持安静休息,避免体力活动,以减少心肌耗氧;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利于呼吸和心脏血液回流;观察意识状态、呼吸和脉搏,确保生命体征的稳定。此外,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告知症状持续时间、性质及伴随表现,为后续专业医疗提供精准信息。及时识别和启动护理,是心梗救治链条中最关键的第一环。

现场护理干预在等待专业医疗救援期间,科学的现场护理可显著降低心梗的危害。首先,监测生命体征至关重要。普通人可通过观察呼吸频率、脉搏快慢和意识状态,初步判断患者状况的危急程度。如条件允许,可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记录数值变化,为急救人员提供参考。

其次,药物干预在专业指导下可以实施。对于已确诊心梗并曾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过舌下硝酸甘油的患者,可按剂量服用,帮助扩张血管、缓解胸痛。切勿随意使用其他处方药,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或引发低血压。对于未服药患者,应尽量保持镇静,避免因恐惧、焦虑或剧烈动作导致心肌耗氧增加。

再者,呼吸管理是现场护理的重要环节。协助患者采取深而缓慢的呼吸,避免屏气或急促呼吸,可以增加血氧供应,减轻心肌缺血。对于出现意识丧失或呼吸骤停的患者,应立即开展心肺复苏(CPR),普通人可通过学习基础急救技能掌握按压方法和节奏,确保在专业救援到来前维持生命体征。

发病后的持续护理与康复准备心梗的护理不仅止步于急救现场,更包括发病后的持续护理和康复管理。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会进行动态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血氧及心肌酶学指标。普通人作为家属或护理支持者,可以配合医护人员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遵医嘱管理饮食和作息。心梗患者在急性期需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或剧烈情绪波动。家属可协助准备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餐食,减少心脏负担。

其次,心理护理同样关键。心梗患者常因突发疾病产生焦虑、恐惧甚至抑郁情绪,这些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心脏康复。家属可通过耐心倾听、情绪疏导和正向鼓励,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配合医疗团队进行心理干预。

最后,康复预防和生活方式调整是长期护理的核心。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按医嘱服药,是防止再次心梗的重要措施。普通人可以协助患者制定可执行的康复计划,记录每日运动量、饮食情况及用药依从性,形成系统管理,为心脏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结语心梗来袭,时间就是生命,而护理则是抢救生命的重要环节。普通人在心梗发生的第一时间如果能够识别症状、科学干预、稳定病情,并在后续康复中提供持续支持,就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通过掌握基础护理技能、生命体征观察、急救措施及康复管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守护自己和家人心脏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专业护理虽复杂,但普通人遵循科学原则操作,同样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心梗不可预知,但正确的护理理念和及时的行动,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真正实现“把好第一关”。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