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琦琪  单位:资阳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4
579

在重症监护室(ICU)中,有一项被誉为“魔肺”的救命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它能在患者心肺功能严重衰竭时,暂时替代心肺工作,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而在这项“终极救命神器”发挥作用的背后,是ICU医护团队精湛的护理技术与温暖的人文关怀,他们如同生命的守护者,用专业与爱心托起患者生的希望。

一、ECMO:重症救治的“终极武器”

ECMO的核心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膜肺氧合,排出二氧化碳,氧合后的血液再通过血泵输回体内,维持机体的氧供和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引出和回输的部位不同,主要分为静脉-静脉(VV)模式和静脉-动脉(VA)模式。VV模式主要用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仅替代肺的气体交换功能;VA模式则适用于心肺双衰竭患者,同时承担心脏泵血和肺氧合的双重任务。

对于暴发性心肌炎、重症肺炎引发的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危重症患者,ECMO往往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但ECMO的使用并非简单的设备操作,从启动时机的判断、设备的连接与调试,到后续的持续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专业护理团队的紧密配合。

二、精密操作:ECMO护理的关键技术

(一)设备运行监测与维护

ECMO设备的稳定运行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基础。护理人员需要24小时不间断监测血泵转速、膜肺压力、血流量、氧合器氧饱和度等关键参数。血泵转速直接影响血液循环,转速过低会导致组织灌注不足,过高则可能损伤血细胞;膜肺压力异常可能预示着氧合器堵塞或血栓形成,需要及时排查处理。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密切观察管道有无漏气、渗血,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防止空气栓塞、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二)抗凝管理

为防止血液在ECMO管路中凝固,需要进行全身抗凝治疗,但抗凝过度又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因此抗凝管理是ECMO护理的一大难点。护理人员要定期采集患者血液样本,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肝素等抗凝药物的剂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伤口、引流液等有无出血迹象,一旦发现异常,迅速与医生沟通处理。

(三)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ECMO治疗过程中,并发症风险始终存在。除了血栓和出血,还可能引发感染、肢体缺血等问题。为预防感染,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管路和敷料,加强患者的口腔、皮肤护理;对于采用VA模式的患者,要密切观察下肢血运情况,通过测量肢体周径、观察皮肤颜色、温度等,及时发现肢体缺血征兆,并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管路位置、进行血管超声检查等。

三、温暖守护:ECMO护理中的人文关怀

面对使用ECMO的患者,他们不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还可能因清醒状态下对治疗的恐惧、与外界隔离的孤独而产生心理压力。此时,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会通过温和的语言、亲切的眼神与患者交流,即使患者因气管插管无法言语,也会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用写字板、手势等方式沟通。在患者意识清醒时,向其解释ECMO治疗的目的和过程,缓解他们的焦虑与不安;在患者睡眠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和噪音,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对于家属,护理团队也会及时、详细地告知患者病情进展,解答疑问,给予心理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与理解。

从精密的设备监测到复杂的抗凝管理,从并发症的预防到温暖的人文关怀,ICU里的医护人员用专业与爱心,在ECMO护理的每一个环节默默守护着患者的生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护理也在持续精进,未来,这支生命的守护者队伍将为更多危重症患者点亮生命的曙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